新华社石家庄6月8日电 题:“扩音器+根据地”:河北力筑群众精神“心”乐园
新华社记者 李继伟
农村有文化礼堂,社区有文化家园,城市有文化广场,高校有文化讲坛,企业有文化俱乐部……近年来,河北大力建设基层群众听得进去、坐得下来、利用得上的五大宣传文化阵地,以一大批特色做法有效传播了党的好声音,培育出服务群众思想文化工作基层“根据地”。
特色“扩音器”:入耳更入心
每天清晨7点半,河北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的大喇叭广播站准时广播,“国家大事”“县乡声音”“村情动态”等节目依次播出,年近7旬的老党员吕廷祥夸赞:“耐听!”
时代向前推进,但部分上了岁数的农民群众在使用新兴媒体方面还不是那么顺当,大喇叭在河北农村重又响起。
“对大喇叭有感情啊,群众感觉很亲切。”河北任县冯村党支部书记刘孟军说,“现在,村民无论在村里散步,还是在田里干活儿,都能通过大喇叭听到党的声音。”
针对不同人群,河北各地涌现出“小马扎”“红马甲”“大喇叭”等一大批特色“扩音器”。在河北南和县左村,“小马扎”宣讲团经常在村文化礼堂,以“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作宣讲演出。76岁的退休老教师靳同生是左村“小马扎”宣讲团团长,他对记者说:“我是一名老党员,能在退休后发挥余热,把党的声音传到村里,很有意义。”
超过6.3万名择优选聘的基层义务宣教员奔走在燕赵大地,他们手拎小马扎、小板凳,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深入农村文化礼堂、田间地头宣讲。
台上演节目,台下夸政策。在听完宣讲队的演讲,左村种粮大户马海朝很是激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俺可是吃下了定心丸。”
基层“根据地”:贴身“大讲堂”
一个个城市社区文化家园和文化广场,成为市民身边的“大讲堂”。
“社区文化家园每天有文化讲座、文艺活动,老人们练书法,孩子们玩玩具,还有志愿者服务,在这里,大家都成朋友了。”石家庄市新华区北新街社区居民司俊武说。
在河北,一大批城市文化广场,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熏陶和教育。
每天清晨5点,李大爷都会来到石家庄市裕华区石门公园晨练,他说:“公园里到处都是图文并茂的知识介绍,现在带孙子来这儿,可以一边看花草,一边给他说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讲塞罕坝……”
学校文化讲坛、企业文化俱乐部日益“火爆”。日前,河北师范大学的文化讲坛如约开讲,黄顺力教授发表题为《道路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的生动演讲。学生杨磊说:“文化讲坛特别受欢迎,得早早抢座,不然只得站着听。”
在邯郸鑫盛集团企业文化俱乐部,炼焦车间主任侯庆生正为积极要求入党的同事们上党课,讲授自己的入党经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少清告诉记者,文化俱乐部既是职工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也是学习充电的课堂,“在这里,无论走过或休憩,都能学习到党中央的最新指示精神。”
记者了解,为鼓励五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河北省委宣传部每年选树农村文化礼堂100个、城市文化广场40个、社区文化家园100个、企业文化俱乐部10家、高校文化讲坛10个,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通报表扬。
去年,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受到表扬,俱乐部负责人苗丽霞感到振奋:“我们要继续努力,使文化俱乐部成为职工修养身心的憩息地,汲取文化营养的精神家园,切磋技艺的交流平台,追求进步的加油站。”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