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12月24日电 题:水“利”而粮“丰”——农田水利凝聚黑土地连丰“水力量”
新华社记者杨喆
近年来,黑龙江省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投资不断加大,节水灌溉设施不断完善。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迎来“十五连丰”的背后,“水力量”正不断彰显,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5年的投资比55年总和还多”
汤原县位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因汤旺河而得名。在这里,有一项水利工程建设了一个甲子,如今仍在持续,这就是引汤工程。
如今,引汤工程润泽全县数十万亩耕地,将昔日低产的耕地改造成高产田,汤原产的大米远销全国各地。
在汤原博物馆里,一张张图片记录了引汤工程的建设历史。汤原县引汤灌区管理处主任徐明革说,随着国家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的加大,最近5年间投资比过去55年全部投资的总和还要多。
近年来,黑龙江省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了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重要位置。黑龙江省灌溉排水与节约用水技术中心的数据显示,最近五年,该中心农田水利建设累计落实投资40.26亿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农田水利建设投资较为集中的时期。5年间,黑龙江省新增改善灌溉面积35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7亿斤。
此外,黑龙江省五年基本完成19处大型灌区和19处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55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42座灌溉渠首改造等。
“供水”更要“节水”
12月中旬的黑龙江省富锦市,气温低至近零下20摄氏度。记者在建设中的锦西灌区一处项目工地上看到,数台货车正在运送着土料。
富锦市锦西灌区建设管理站副主任闻太平说,锦西灌区建设完成后,将为有着“粮都”之称的富锦市提供110万亩耕地所需的灌溉用水。
而在三江平原腹地的青龙山灌区,为保障明年的顺利灌溉,技术人员在一座上下落差近40米的巨大厂房里紧张地施工、调试。
黑龙江省水利厅工作人员介绍,三江平原上这些灌区工程的建设目标之一是通过引江水置换地下水,促进地下水资源的恢复。
黑龙江垦区青龙山农场的种粮大户董玉文种的1000亩稻田全部在灌溉区域里。董玉文说,相比地下水,江水水温高、有机质含量丰富,有利于提高大米产量、口感、品质。
节约水资源,让农业可持续发展,正成为黑土地上农田水利最为核心的建设目标之一。近年来,黑龙江省改善灌溉条件,年节约水量12.25亿立方米,新增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推广面积1201万亩。全省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涉及60个县市、44个农场。
转变用水方式助力现代农业
在农田水利建设稳步发展的同时,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黑龙江仍有一些地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相对不足、“靠天吃饭”等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今年春夏之交的旱情令肇源县古恰镇古恰村党支部书记鲁成记忆犹新。他说,从春耕开始到5月下旬,只下了一些毛毛雨,“地皮都没湿”,而全村20世纪90年代打的200多口井,多数由于年久失修、缺乏管理而废弃。
黑龙江农垦前进农场干部说,20世纪80年代,打灌溉井,14米深就可以,如今至少40米,地下水水位明显下降。
黑龙江省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转变农业用水方式,已刻不容缓。今年黑龙江省第一次实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休耕,休耕指标面积达到140万亩,目的之一便是缓解部分地区地下水开采。
记者从黑龙江省水利厅了解到,今后五年,黑龙江省将以推进农业节水为重点,科学确定水田发展规模,推动传统灌区向现代生态灌区转变,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