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黑龙江频道 > 要闻 > 正文

黑龙江:“中国饭碗”有担当 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文章来源:人民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9-29 07:43:39

胸前戴着大红花,手拿装钱的簸箕领回13.7万元分红,黑龙江省庆安县久胜镇久宏村村民王可荣笑得合不拢嘴。

“国家这么重视农民,我是打心眼里高兴和自豪,我得把地种好,多打粮,为全国老百姓生产绿色有机食品!”

九月的龙江大地田畴似锦稻菽飘香,“中华大粮仓”展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在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中国最北省份黑龙江正用沉甸甸的收成展示“建设国家可靠大粮仓、百姓放心绿色大厨房”的决心和信心,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分红了!

又是一个丰收年 满了粮仓鼓了腰包

龙江黑土不用夸,插把筷子能开花!

9月23日,不到6点,王可荣就赶到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庆安分会场。一路上,他与村民们有说有笑,畅想着金秋的收获。更让他高兴的是,黑龙江省庆祝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会场,就在他家的水稻田里举行开镰大赛。

稻花香里说丰年。 许巍 摄

“这几年的日子是越来越红火,咱们农民的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王大哥总是愿意称呼自己是农民,因为与土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而近几年他又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庆安县升平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土地规模经营,春种、夏管、秋收不再辛苦,到秋天还有分红,这让王可荣有了更多的打算:种好地、打好粮!

稻花香里说丰年!与王可荣一样,眼下,深耕黑土地的农民朋友正在享受着一年又一年丰收的喜悦。2017年,黑龙江省粮食总产1203.76亿斤,实现“十四连丰”,连续七年保持全国首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达到12665元,比上年增长7%,高于全省经济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是近三年来增速最快的一年。

金色染大地,农场喜丰收。崔伦震 摄

丰硕龙江丰收年。2018年,黑龙江的农业生产又将迎来丰收。眼下,放眼龙江大地,沃野鎏金、大豆摇铃、稻菽飘香,到处一片丰收的景象,秋收生产正逐渐展开,全省农民正在以各种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向全国报告“中华大粮仓”丰收的喜讯。

“作为‘中华大粮仓’,黑龙江的丰收,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有了最根本的保障。”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金会说。

创新农产品营销 促“种得好”走向“卖得好”

杨晓萍,农民出身,从最初背着电饭锅卖大米起步的“米妹”到现在经营着10多亿产业的“米姐”,她的身上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故事。但说起成功的秘诀,她说得最多的就是“营销”。

在农产品营销上,杨晓萍采取终端直营+线上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把产品卖到最后的消费环节,在一线城市开设了35家旗舰店。直营店同时也作为线上订单配送中心和社区体验中心,解决物流配送成本过高问题,目的就是让更多的消费者吃到性价比更高的龙江大米。

丰硕龙江丰收年。 许巍 摄

杨晓萍的成功不是个案。当前,创新营销理念和手段,引导广大农民积极投身农产品营销,提升价值链,农业大省黑龙江努力让农产品由“种得好”走向“卖得好”,靠“卖得好”进入市场、让更多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如何让优质的农产品打出更大知名度?勤劳朴实的黑龙江农民又做起了品牌文章。

海伦市土地天然富硒,十分适合玉米生长。为此,曹中军就在这里成立了黑龙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主营鲜食玉米。“一个好产品最关键的就是原材料。近几年我们靠科技发展企业,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和科学家工作室,企业提档升级,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深耕黑土地的曹中军说,科学化的生产在提高了玉米口感和品质的同时,更保证了食品的卫生安全。

一组数据显示,当前龙江创业的农民正从对土地的过度依赖中走出来,从仅会种地向会管理营销转变,变资源为商机、变粮食为财富、变农民为商人。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主动研究市场,了解市场奥秘,更加注重产品包装设计、功能开发、品牌文化、宣传展示,开始运用电商、微信、手机客户端、体验互动、众筹、私人订制等线上线下多元手段搞营销、闯市场。

“龙江绿”成现代农业金字招牌

天赋异禀的黑龙江农产品素以品质优良、有机安全著称,绿色食品已成为黑龙江现代农业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而如今,“加快推进由大粮仓变成绿色粮仓、绿色菜园、绿色厨房”正成为黑龙江的发展目标和生动实践。

“蔬菜大王”李庆堂,从经营一家小火锅店开始,就认识到健康食材才是食品行业的根基。2012年,他回乡发展蔬菜产业,把生产无公害蔬菜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他采用绿色防控和滴管措施,与宾西牛业安格斯肉牛养殖基地合作,每年自制农家肥30万吨用到基地生产,保证每一株蔬菜都绿色无公害。现在的他总是会骄傲地推介自己公司的产品全部被认证为绿色无公害蔬菜。

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收割。何辉 摄

而坚定走生态农业这条道路后,公司的业绩也屡创新高:今年1158万亩蔬菜,预计总产量实现2500万吨以上,总产值突破540亿元。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750万亩,比2015年增加441万亩。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实物总量、总产值连续多年保持全国首位。

下一步,黑龙江将继续做好农业绿色文章,打好有机、非转基因这张金字招牌,开展好有机认证、产地认证,在市场化上发力,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全省有机肥施用量达到1600万吨。农业“三减”示范面积达到3500万亩以上。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力争突破8000万亩。

农业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秋时节,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一望无垠,秋收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对这里的农场职工来说,春种、夏管、秋收都不再是忙碌的事,农场运用卫星定位、云计算技术等,可以实现对万亩田畴实现精准管理。

完善的农业物联网及技术,让农场在水稻种植中多了一双“眼睛”。今年7月份,七星信息中心技术人员在监看中发现,第七管理区9号地出现褐变穗病害,技术人员及时通知该地号种植户王新蕊,回想起当时的情况,王新蕊心有余悸:“多亏了农技人员及时发现病害,让我及时进行了处理,以前农场种植户都是靠肉眼查看水稻长势,地号中的病害不能第一时间发现,现在我们地号上都有高清摄像头,每个点,每个叶片都能实时监看,方便了我们对作物的管理。”

农业丰收要靠科技,农业振兴要插上科技的翅膀。

9月25日下午,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三江平原腹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他在感慨北大荒的沧桑巨变“了不起”的同时,提到“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鼓励在场的科技人员“再接再厉、不断提高!”

听到这些话,站在总书记对面的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支部书记苑丽感慨万千:“总书记的讲话对我来说是鞭策,更是责任,我要继续带领我们的团队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天空地”遥感技术解锁黑龙江省精准数字农业。

传统农业田间管理要看天看地看作物,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农民也要成为看手机的低头族。9月26日,“天空地”数字农业技术集成示范现场会在黑龙江现代农业示范区召开,从高空的卫星、低空的无人机到地面的各种现代农业数据传感器,越来越智能的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传统农业中。数据,正在重新定义着“农耕技艺”的内涵。

“只需要通过手机等智能终端进行遥控,就可以实现农业大田种植信息的智能采集、智能分析与决策、智能农机作业等全过程管理的技术解决”,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农业首席科学家吴文斌研究员说,“这就是未来农业的主要形态”。而这种形态正在解锁黑龙江省精准数字农业。

目前,黑龙江持续在提高科技支撑发展能力方面下功夫。数据显示,2017年全省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8%,继续稳居全国第一。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5%。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