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控烟之路依旧漫漫 “世界无烟”从何处破局
新华社记者
“吸烟有害健康”“吸烟是健康头号杀手”等口号提了多年,但吸烟人数未见减少;“全国多地立法控烟”等举措实施多年,但控烟成效依旧不容乐观。5月31日是第30个世界无烟日,真正的“世界无烟”离我们还有多远?
行动:控烟力度不断加码
近段时间,家住北京的高晴觉得公共场所吸烟的人明显少了。不仅曾经烟雾缭绕的饭店吸烟人数明显减少,以前在单位楼梯间“吞云吐雾”的同事也有部分“转战”到楼外。
据了解,《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施行一年多来,控烟场所检查合格率从77%升至93%。近日,这部号称“史上最严”的控烟令又添新规,5月1日北京多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北京市7.1万辆出租车已纳入全面控烟范围,无论司机还是乘客都严禁在出租车内吸烟。
上海也加大了控烟力度。今年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开始实施。与原条例相比,新修订的条例中,室内禁烟区域从特定的室内公共场所扩大到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部分室外场所。其中,餐饮场所、娱乐场所不能划定吸烟区域;国家机关的会议室、餐厅以及共用的工作场所等室内公共活动区域禁止吸烟;机场、铁路客运站、港口客运站等取消吸烟室。
据了解,自2010年《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法定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呈稳步下降趋势。2016年法定禁烟场所违规吸烟发生率为8.5%,比2015年下降4.6个百分点,与2010年底18.6%相比,下降10.1个百分点;与2010年条例生效前37.6%相比,降幅达77.4%。
在深圳,控烟力度也不断加强。从今年1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控烟条例》两年多的过渡期限届满,深圳市的酒吧等休闲娱乐场所从“限制吸烟”转为“禁止吸烟”。
目前,我国已有近20个城市制定了公共场所无烟的法律法规,全社会控烟已成共识。
“近20年来,首次看到烟草销量有所下降是2015年。2016年继续保持下降,尽管幅度非常小,只有2.4%,但这或许是一个拐点。”中国控烟协会会长胡大一说,“北京、上海、深圳在全国来讲起到了带头作用,尤其是北京效果很明显,但全国的总体控烟形势依然艰难。”
尴尬:公众认识远未到位
烟草,包括二手烟,都是慢病的危险致因之一,但不少民众对烟草的危害认知远未到位。
“当前我国医院的各大门诊,比如高血压门诊、糖尿病门诊都患者众多,但戒烟门诊门庭冷落,这说明公众不认为烟草依赖是一种疾病,对这个概念没有清晰的认识。”胡大一说。
范思澄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消防办公室主任,他每天负责带队在医院大楼内严查吸烟行为。“虽然有控烟条例,但我们没有执法权,只能是好言相劝。”范思澄说。
医院内的一位保洁员告诉记者,许多患者或家属在楼梯间吸烟,我们刚劝阻完转身离开,就听见身后“啪”的一声,打火机又响了。
据湖南省胸科医院主任医师、院长唐细良介绍,一支点燃的烟释放出4000多种有害物质,二手烟中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及致癌物,不吸烟者处于二手烟中同样会增加多种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资料表明,长期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以上。
“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是重中之重,一旦青少年吸烟成瘾,将来慢性疾病的负担将非常大。”胡大一说。
叩问:“世界无烟”何处破局
湖南省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刘晓红等专家指出,我国每年因吸烟导致的肺癌等疾病发病率上升,最有效的防治途径就是全面控烟。当前要从立法和执法层面上规定具体的惩罚措施,增强可操作性。
有专家建议,在供给控制方面,应采取严格措施,对烟草产业的规模、投资、产量指标等进行严格限制。
同时,要从各方面加强宣传和引导措施。例如,中国控烟协会为了减少电影、电视剧中烟草镜头对青少年的影响,设置了年度“无烟电影奖”“无烟电视剧奖”和“脏烟灰缸奖”名单。
民间的控烟志愿者也在积极行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孟晓萍,多年致力于控烟工作。今年三月,她组织了首届“极限戒烟28天挑战赛”,93名参赛者中有28人在规定时间内成功戒烟,在当地引起不小的关注。
近日,广州1000多名志愿者们走进社区开展控烟志愿服务宣传;深圳组织“拒吸第一支烟,做不吸烟新一代”签名活动,共有130多所中小学逾7万名学生参与;四川16支健步走队伍走上街头宣传“世界无烟日”。
“控烟的办法有很多,关键看有没有决心。”孟晓萍说。(记者赵丹丹、帅才、仇逸、毛伟豪)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