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新闻 > 正文

【战地日记】我们不会放弃,请你坚持抗到底!

文章来源:党建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2-14 11:55:05

  在战疫一线,白衣战士们似乎都有些“悲喜交集”。看到有病人康复了,他们开心的像个孩子。看到所有人拼尽全力抢救,也无法力挽狂澜,他们能沮丧一整天。

  讲真的,战疫对所有人来说,都“太难了”。但每一位前来战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他们都有备而来。他们特别想要告诉“你”:

  我们不会放弃每一位“你”,请“你”跟我们并肩,一起抗到底!

  我们一起去看襄阳的春天

  2月10日 星期一 阴

  讲述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内科护士王爱芳

  支援地点:湖北省襄阳市中医院

 

  早上,穿过熟悉的消防通道,5分钟就走到医院。

  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区,按照医嘱挨个病房给患者测量生命体征、输液、采集标本、疏导心理……

  “阿姨,今天早上吃得怎样,身体感觉怎样?”我询问道。

  “挺好的,姑娘。每次看见你,就想起我家姑娘。你俩一般大,眼睛、鼻子呀,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阿姨慈祥地看着我。

  “阿姨,那我做你的女儿。”我开心地说。

  “求之不得,以后我就多了一个女儿了。”阿姨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

  “这会我把你拍下来。以后要是想念我这个远在宁夏的女儿,就翻出来看看。”阿姨说完就举起手机录像。

  我仔细地找着阿姨手背上的血管,感觉手套下滑,扯了扯,不好意思地说:“我戴了三层手套,不好操作……”

  阿姨连忙打断我的话说:“你们确实要防护好,这个病太吓人了。你们又辛苦,那么远赶来,家里人很担心。”

  我用棉签轻轻地在阿姨手背上消毒。

  “憋闷得很啊?”阿姨担心地问。

  “戴了两个眼镜,两个口罩。”我大口喘气地说。

  我拿起输液器针头准备扎针,接着说:“稍微有点疼。”

  “不疼,没关系。”阿姨安慰我说。

  “好了!手慢慢松开。”我一次就成功将针头扎入血管。

  “都不敢跟你说话,说话感觉你很累,都听见你‘呼呼’喘气了。”阿姨和我对视一笑。

  “滴速调好了,有事就按铃。”我嘱咐道。

  阿姨竖起大拇指对我说:“谢谢,注意自己。我们一起加油!”

  “等我病好了,我带你去看襄阳的古城墙、古隆钟、唐城……”阿姨指着窗外,绘声绘色地说。

  虽然现在防护衣湿透了我的衣背,眼罩中的雾气凝结成水流遮住我的视线,但是阿姨的话让我无比温暖。

  其实阿姨的病很重,但从我第一次跟她做治疗起,我从来没见过她抱怨。她总是笑着和我们打招呼,笑着开导病友,笑着面对疾病。她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感动了我。

  阿姨,加油!我们一起去看襄阳的春天!

  我们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哪怕只有一线生机!

  2月12日 星期三 阴

  讲述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仁济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查琼芳

  援助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

  2月11日,支援湖北第18天。清早,我从小组群里得知一个坏消息:我们的18床和19床病人先后离世了。这让我好不容易平复的心情,一下子陷入沮丧中。

  18床是位有基础疾病的89岁老先生,曾多次联系过他家属,告知愈后不太好,家属明确表示放弃对老先生的一切抢救。但是作为医护人员,我们没有放弃,哪怕只有一丝丝生机,我们也在竭尽所能,用高流量氧、无创呼吸机等多种救治措施,虽然最后他还是因呼吸衰竭和肾功能衰竭而离世。

  19床病人是个50多岁的中年男性。在我们接手的第1周,他始终处于烦躁状态,甚至动手抓护士的衣服。后来他又突然出现了抑郁症状,他会趁护士不注意,拉下他的呼吸机面罩,从而使氧饱和度下降到20级。此外,他拒绝进食。我曾经多次劝过他,试图鼓起他求生的欲望,告诉他所有医护人员都没有放弃他,他的家人也没有放弃他,还曾让我转达对他的关心。可是当一个人先放弃了自己,丧失了和病魔斗争的勇气,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信心,那么旁人再努力也无济于事。

  生与死之间的一步之遥再次令我抱憾,虽然我们从没放弃救治任何人。

  今天夜班,我需要在白天多睡会儿,补充体力。睡醒后的我无所事事,不想看书,也不想刷微信,不想让自己的心情再起起落落。自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以来,我就跟居委会大妈一样,严防死守这里的每一个陌生人员,有空就会盯着不远处的方舱医院,观察那边的动静。方舱医院距离我们居住的酒店很近。在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的后面,两道黄色的隔离栏隔出了一个区域。清早开始就能看到穿着自己服装的人员在区域里走过。

  6点准时接班,今天值夜班的是三位女性,我是其中之一。我们重症病房,20多名医生里只有4位女性。今天是第一次3位女性同时值班,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两名是呼吸科的,另一名则是中医,没有重症科医生。中医出身的周医生最紧张,我最坦然,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嘛。我们三个人在办公室门口合影一张,留作纪念,发个朋友圈——三名女将值班!给关心我们的人报个平安。

  盼今夜无殊。

  战疫,大家都“太难了”!但,我们准备好了!

  2月12日 星期三 阴

  讲述者:国家医疗队队员、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医生陈志衡

  援助地点: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监护室

  来到武汉,住的宾馆条件真不错。不过因为担心疫情传播,宾馆都停掉了空调供应。虽然立春了,但寒意依然不小。不过,我有“办法”。

  来之前,前几批已在武汉的战友就发信息告知,没空调夜里太冷。于是,队里有人建议带小电暖器,但在到处撒酒精消毒的武汉,搞不好能起火,这想法自然被“灭”了。最后,留守的同事,给我塞了几个“万全”的暖手袋。有了它们,我舒舒服服、暖暖和和的睡了一夜。

  大队伍来武汉,院里为我们准备了充足的防护物资。为保护医疗队员,出发前给我们每人注射了一针胸腺肽,以后每隔两天就再注射一次,据说可以增强免疫力。此外,还有干扰素凝胶保护鼻腔、洗手液、酒精、八四消毒液、成人纸尿裤.....从头到脚的防护物质一应俱全。我们到达的第二天,院里又来了三位老师,携带50件物资,和我们一起驰援武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就是力量!

  我第一天的工作是夜班。所以白天,我的主要任务是窝在房间里,为国家做贡献。我重温了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虽然这几周以来,为“保命”,我们已经把这些指南看到耳熟能详。但即使“读万卷书”,面临要去上一个有50个床位重症患者的夜班,对我们依然是严苛的考验。夜班从凌晨1点到9点,既考验体力,也考验耐力。熬夜不说,光穿防护服、戴N95口罩、长时间呼吸不畅、不吃不喝不上厕所.....不过,多思无益。既然来了,所有的困难我们就都必须面对。是的,我们准备好了!

  医者初心,为患者重拾希望坚定信心

  2月12日 星期三 阴

  讲述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麻醉科 许德强

  援助医院:武汉汉口医院

  2月11日,这个夜班值到我不想多说一句话,却又有太多太多想说的。当地医院条件有限,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人体呼吸系统的摧残,我们是那么的无奈和愤慨。这段时间,我时常在想,换位思考,患者走之前最需要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希望和信心。

  12:20,一位男性患者心跳停止,我的战友毕诗敏作为患者的责任护士立即呼叫大家抢救。大家迅速各司其职参与抢救,搬氧气罐、胸外按压等,每个人奋力抢救。我双膝跪床进行胸外按压,此时我已不顾一切了。12:50,病人终于心跳回来了,但肺炎病毒侵蚀了整个肺部,呼吸系统导致人体极度缺氧。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无论我们怎么奋力抢救,心电图再也没有出现过起幅……

  下班路上,我的战友、当班三线值班医生说,他想找个高山去呐喊……我懂,没能挽救生命,没能救死扶伤,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憋屈。

  在武汉目前的形势下,经过这次抢救,我更能体会到患者的希望和信心是战胜病毒最好的武器。也许我们多做一点点,比如紧握患者的手、或用希望的双眼关注患者、告诉他们新药正在试用了……这些不经意的动作和话语,也许在患者看来就是希望,他们就更有信心。

  生命是有奇迹的。面对确诊患者,应对他们多一些关注,条件有限我们无能为力去改变,但是力所能及的爱心、细心、耐心、关心,集现有条件下一切力量,尽一个医者所能,不忘初心,患者就有了战胜病毒的信心。信心是患者的希望,武汉的希望,中国的希望……

  “三名患者治愈出院 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

  2月12日 星期三 阴

  讲述者:青海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樊海宁

  援助医院: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战疫里,医护人员并不是孤军奋战,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总有阳光带给人们希望。

  11日,在青海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进驻的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武汉市新洲区中医院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三位患者痊愈出院!其中,重症组16床的患者经11天的积极治疗于今日康复出院,救治组一组有2名患者痊愈出院,这离不开青海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日夜奋战,也离不开像北京新阳光基金会等社会各界对医疗队的支持、帮助和鼓励。

  2月10日,北京新阳光慈善基金会再次出征武汉。这次他们带来了200台脉搏血氧仪,正是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所急需的物资。北京新阳光基金与青海的情谊源远流长。多年来,北京新阳光基金会致力于青海省的医疗救助,从包虫病到儿童白血病,从本地志愿者培训到儿科人才培养公益支持,与青海人民结下了不解之缘,此次,新阳光再次向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伸出援助之手。

  由于出发匆忙,青海省支援湖北医疗队物资准备不足,在克服当地医疗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青海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统筹安排队员分工,我担任起筹备物资的工作。在与北京新阳光基金会沟通后,我们对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和新洲区中医院展开初步调研,特别是结合病房数量、救治能力、院感防护、重症医学医疗配置,对防护设备、医疗队现有物资等进行了评估件。

  在我们的反复沟通协调下,在新阳光基金会的日夜兼程下,好消息一个个传来,口罩、空气消毒机、氧饱仪、呼吸机、床旁彩超、消毒液等物资设备源源不断到达武汉市新洲区。这些医疗队急需、患者急需的物资设备分发至需要的医院和病区,确保医疗队在呼吸、感染、重症等方面的基本诊疗需求。

  我们相信会有更多的患者痊愈出院。胜利的曙光已经出现,我们会更加努力。阴霾终会散去,阳光终将普照大地。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

  (供稿: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叶青 王春 张蕴 王迎霞约稿 通讯员 李姗 简文杨 戴希安 袁蕙芸 唐楠 王景整理)

  相关报道:

  专题: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让党中央放心、 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战地日记】抗疫一线的“最佳拍档”

  【战地日记】时隔17年,“抗非”姐妹花再战疫情

  【战地日记】有一种温暖 叫“硬核”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