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18年,我国科学家们没有辜负众望。抗艾滋病药、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治疗结直肠癌新药……一款款新药的突破,不仅给患者带来福音,也彰显出我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不断进步。今天的《中国科技新跨越》推出《中国原研药——小药丸里的大科技》。
药,这个能治病救命的小颗粒,它的每一步发展都吸引着百姓的注意力。特别是治疗重病、传染病的药物,人们对它的期待更高。以艾滋病为例,一直以来,对于这一重大传染病的治疗药物,我国都依赖进口。但临床对抗艾滋病新药的需求日益增长。2018年7月,我国自主研发的抗艾滋病新药——艾博韦泰长效注射剂获批准上市,实现我国抗艾药物零的突破。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化药临床二部审评员赵建中表示,新药的上市,不仅为艾滋病耐药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救命药,也为有其他不良反应不耐受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以前的用药一天要两次,而且局部的不良反应比较重。这次批的药比上一种药有大大的改观,作用疗效时间非常长,一周只需要打一次,而且从已有的数据看,疗效和安全性也都很好,就可以给治疗艾滋病提供一个新的手段。”赵建中说。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沿用国产仿制药为主的抗艾治疗方案,疗效与进口药相当,但价格仅为进口药的六分之一。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被批准上市的艾博韦泰长效注射剂不是仿制药,而是我国自主研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原研药品。
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主任李太生说:“这是中国人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第一个治疗艾滋病的一类新药,也是全世界第一个长效的融合抑制剂。从临床角度来讲,为医生和病人增加了一个新的选择,尤其是(一种药)治疗失败,或者不能耐受胃肠道反应时多了一个选择。”
除了对传染病有效药物的需求,人们对治疗脑部疾病药物的突破望眼欲穿。中科院神经所表示,平均每个脑疾病药物研发需耗费数十亿美金和10年以上时间,失败率大于90%。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目前全球该病患者高达5000万人,其中约20%在中国。过去16年该领域没有新药上市,2018年11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耿美玉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糖类阿尔茨海默症治疗性药物已递交上市申请。
耿美玉介绍:“这个药不同于现在的小分子化学药和大分子抗体药。它是一个寡糖分子,这个药能够通过入血、入肠、入脑三位一体的方式发挥抗老年痴呆的作用。我们基于此也提出了老年痴呆的脑病脑治、脑病常治、脑病体治的新的整体治疗模式。”
说到重病,不得不提起癌症这个沉重话题。虽然现在依然很多人谈癌色变,但有效的抗癌药物能够延长患者生命。呋喹替尼是目前最受瞩目的抗癌药物之一。2018年,位于上海张江药谷的和记黄埔医药自主研发的呋喹替尼胶囊新药上市申请获得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是首个在中国发现、研发并获批治疗结直肠癌的抗肿瘤新药。
和记黄埔医药上海首席科技官苏慰国介绍,肿瘤细胞在快速增殖的时候需要很大量的氧气、养分,都是靠血管供血来完成的。呋喹替尼的作用机理就是可以阻断或者抑制血管的生成,肿瘤细胞在得不到充分的养分、得不到充分的氧气的情况下,很快就出现了凋亡。
这款药物的获批标志着我国抗癌靶向药从仿制、自主研制向自主研发迈进。苏慰国说,走到这一步,研发团队用了整整12年。通过对这些药物分子的结构优化,筛选到了呋喹替尼这个小分子的药物,它是一个活性非常强的药物,大大优于目前的现有产品,它完全靶向于肿瘤细胞。
因为是土生土长的国产药,呋喹替尼的售价预计也会低于目前国际上主流的抗癌类替尼药物,有望大大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记者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了解到,截止到2018年10月,该所已有10多款抗肿瘤新药进入研发后期或临床试验阶段,未来有望上市。药,关乎生命,关乎健康。我国鼓励创新研发自己的药,但也绝不固步自封。
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审评员王涛说:“鼓励国内创新药做临床研发,同时对国际上发达国家已经上市的药物,我们也尽快地把它引进到中国来,来解决我们的用药需求。”(记者 朱敏)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