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遗产保护 > 正文

广西非遗“壮锦”进浙江 “背上摇篮”促两地文化交流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3-24 12:51:34

广西非遗“壮锦”进浙江“背上摇篮”促两地文化交流

  图为织锦师梁恒源在操作竹笼机 方堃 摄

  中新网杭州3月23日电(记者 方堃 实习生胡哲斐)“太阳的金光给我们送来了背带面,月亮的银光给我们送来了背带里。”在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孩子满月仪式上,外婆送来花背带,歌手们唱着远古的歌谣……23日,浙江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联手广西民族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举办“外婆送我花背带——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服饰展”。本次展览共展示了211套338件背带、服饰及玩具。

  图为小朋友穿着少数民族服饰在走秀 方堃 摄

  “背上的摇篮”承载部族文化

  至今,广西少数民族聚居地还保留着送背带的习俗。记者了解到,背带被誉为“背上的摇篮”,是当地世代相传的育婴工具和民间工艺品。在劳作强度大、劳动力少的家庭,背带是生活必需品,它让母亲解放双手的同时,还能不耽误下地干活。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广西各个少数民族的花背带上织满了各式各样的彩色图案。“与汉族不同,许多少数民族的历史上并没有文字,部族历史的记载、民族感情的传承,都是通过服饰上的纹样记录和表达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龚世扬说,浙江和广西各有文化特色,这次把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儿童的服饰带到浙江杭州展出,也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岭南风情和少数民族的文化。

  一条背带连着根,“背上的摇篮”摇大不止一代人。记者了解到,很多时候,一条背带要带大好几个小孩,往往是外婆传给妈妈,妈妈又留给女儿,女儿再用它来背自己的孩子。

  “有别于广西少数民族颜色浓烈的花背带,汉族对‘陪伴’的表达更为含蓄、内敛。”浙江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副馆长方胜说,选择“外婆送我花背带”这个主题,也是希望少数民族表达爱的方式,能触动人们的内心,珍惜身边一直陪伴左右的人、事、物。

  图为解说人员在介绍少数民族服饰 方堃 摄

  传统织锦技艺传承者遇“断层”危机

  穿线挑花,提拉竹笼,脚踩踏杆……展览会上,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壮锦培训基地负责人、织锦师梁恒源熟练地操作着竹笼机。他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手工提花织机,少数民族服饰、背带上的纹样通过竹笼机进行编织。

  梁恒源今年29岁,自18岁起就传承家业、开始织锦,如今已是壮锦技艺的传承人。“壮族织锦简称‘壮锦’,是以五彩丝线和棉纱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工艺织造而成,是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梁恒源说。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最年轻的“织郎”,梁恒源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忧虑:“现在年轻人大多外出求学、工作,掌握传统织锦技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但我认为,不管男女,身上都流着民族的血液,都有义务去传承传统文化。”

  龚世扬告诉记者,织锦技艺的传承确实面临着一些危机。“每逢重大节日,少数民族通常要穿民族服饰,所以稍偏远地区还保存着传统服饰制作技艺,但数量不是很多。”龚世扬说,从年龄结构来看,掌握这门技艺的人大部分已经五六十岁了。传统织锦技艺传承者出现了年龄“断层”。

  “所以我们会和其它地区进行合作交流,希望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认识、了解和传承广西灿烂的民族文化。”龚世扬说。据了解,除了杭州,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也举办过类似展览。

  图为侗族混沌花纹八菜一汤型刺绣背带盖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供图摄

  非遗文化搭“产业车”力求传承

  资料显示,2006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申报的“壮族织锦技艺”荣登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如何传承?龚世扬表示,产业化是一个重要手段。广西当地人会凭借织锦技艺制作一些手工作品,以销售的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形成。为此,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织锦技艺做了一些改变和创新。

  记者了解到,传统织锦技艺作品颜色纷繁复杂,日常生活中运用得较少。“为了更好地普及这门技艺,在原先基础上,我们采用了新的颜色渐变和素色织法,做一些小型和简约的几何图案。”梁恒源说,他们会从中提取一些元素,将其融入到芭比娃娃、抱枕等更普遍的生活物件中,让织锦走入更多人的生活。

图为壮族动物花蝶刺绣背带心 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供图 摄

  在现场看展的金灵旻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浙江本地人,平时确实很少用到背带。“但我本人很喜欢少数民族的元素,而且把它融入到靠垫、枕头等日常生活物品中,会凸显文化多样性,应该会受到年轻人的欢迎。”金灵旻说。

  梁恒源告诉记者,由繁入简的创新也可以改变原先繁琐、难度高的制作程序,这样会有更多人愿意来学习这门技艺,有利于织锦技艺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普及,从而开发出新型的传统文化产业,实现创新与提升。

  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断层”危机,老一辈文化守护者的接力棒该交与谁手?据悉,下一步,织锦技艺会走入校园,让更多年轻人参与其中,进行开发与设计。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