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首届“中国互联网+食品安全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在会上透露,《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即将出台实施,监管部门欢迎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利用自己的优势和渠道,参与到科普宣传、大数据治理等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中。
据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郑俊芳介绍,长期以来,阿里巴巴在清理食品类商家时,一直缺乏恰当的法律和法规依据。她认为,随着即将出台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以及2015年10月起实施的新版食品安全法,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能依据法律对平台上的商品进行直接的管理和引导。
“食品安全需要监管部门、食品企业和电商平台一起携手,才能系统解决。我们会持续引导平台商家按照法规提交相关的资质证明,做到合规经营,对于无法提交资质的商家会清退处理。”郑俊芳说。
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安全监管二司副司长崔恩学认为,政府监管部门在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要顺应社会的发展,顺应“互联网+”的发展,依法做好监管工作。“传统或者是完全照搬传统的方法,我们认为已经很难完全适应‘互联网+’监管的需求,仅靠监管对互联网食品的销售很难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应该是综合治理,走共治之路。”
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来说,多年来始终存在着一个挑战:电商平台上的食品经营者有流通许可,食品生产者有生产许可,最终发现食品不合格,那么该向谁问责?如何做好源头管理?
对此,郑俊芳透露,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曾经对抽检出现问题的食品做专项数据分析,发现超过90%的不合格食品都存在源头问题,即食品的原材料、添加剂或制造工艺不符合规定。“然而,电商平台除了在履行法规下的审核资质证照、全面排查、发现问题主动处理,难以介入到生产企业的生产链。”她说。
另外,郑俊芳还提出,目前,食品安全管理过于“一刀切”,简单分为合格与不合格。她提议,食品安全管理及信息公开应该分层分级,监管的重点和重心更多放在安全隐患大的食品上,对于安全隐患较小的食品品质问题,食品感官瑕疵,更多交给市场机制来管理。
据了解,目前阿里已与国家食药监总局建立食品安全科学传播机制,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科普信息,今后,会在手机淘宝APP的淘宝头条专栏位置展示。此外,阿里正在多层面探索食品安全体系的搭建,有望在原产地追溯、保鲜包装、检验检疫、物流速度和支付便利等方面和监管机构、生态圈合作伙伴、食品企业合作,通过大数据应用,建立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电商食品管控办法。(法制日报记者余瀛波)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