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频道 > 市县 > 正文

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8 18:44:30

      新华社太原8月8日电题: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新华社记者陈忠华、王井怀

  黎掌之变,从村口的大喇叭开始。

  山西省蒲县黎掌村党支部的大喇叭被扔到仓库好多年。喇叭“哑”了,村里麻将声、吵架声、闹事声起来了,黎掌成了远近闻名的“烂村”。

  3年前,村里来了第一书记,支部的喇叭又响了起来。党员们站出来了,“黎掌好人”评选出来了,脱贫致富的门路找到了……在党组织的带动下,“烂村”翻身成了“红旗村”,整村脱贫后,正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1)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这是7月17日无人机拍摄的山西省蒲县黎掌村。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喇叭响起来,党员站出来

  位于吕梁山南段的黎掌村曾是个富裕村。村子附近有铁矿、煤矿,村民靠挖矿、跑大车、做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10多年前,小矿陆续被取缔,黎掌村闲了下来,村里各种“事儿”多了起来。

  70岁的村民焦银全回忆:“以前村里到处是噼里啪啦的麻将声。”1000余口人的村子,自动麻将桌近20台,“春耕秋收”比不上“吃杠听和”;赌博的人不少,有的人一个月输掉了十几万元;喝酒闹事、打架斗殴、婆媳大战、夫妻离婚……

  党员去哪儿了?群众批评:“村支部不开会,办公室天天锁着,老百姓都不知道谁是党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2)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黎掌村党员在村党支部会议室举行夜学活动(5月14日摄)。新华社发

  2015年8月的一天清晨,村民们忽然被嘹亮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睡梦中唤醒。群山之间,旋律激昂,久违的大喇叭又响了!

  原来,几天前“80后”郭伟被派到这个软弱涣散村当第一书记。他从库房里扒拉出布满灰尘的大喇叭,将它安在村口的老柳树旁。

  “喇叭响起来,是告诉村民,党支部在这儿;告诉党员,组织在这儿!”晒得一脸黝黑的郭伟说。

  党员站出来了。郭伟带头重新收拾了村“两委”大院,建成全镇最大的村级党员活动中心。“这就是咱党员的阵地啦!”郭伟擦把汗,笑着说,村干部每天到办公室轮流值班,“坚守阵地嘛!”2015年第一次开会时,全村29名党员只到了9人。现在,每天晚上9点,全村党员准时集中学习,一人不落。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3)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黎掌村第一书记郭伟在村委会通过广播向村民宣传农业政策(7月17日摄,视频截图)。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45岁的预备党员焦虎奎很感慨:“以前,村里卫生全靠钱来搞,不给钱,连自家门口都不扫。现在,每周一次义务劳动,党员群众齐上阵,不用一分钱,村子干干净净。”

  “黎掌好人”评选出来了。为了扭转村风民风,2017年、2018年黎掌村评选出了两届“黎掌好人”。“以前,小商贩编了个段子‘莫上黎掌坡,偷的比卖的多’。大家都觉得黎掌没好人。”郭伟不服气地说,“我们要挖掘好人好事,弘扬正气才能压倒邪气。”

  这样,一些默默无闻的老实人成名了。悉心照顾公婆的被评为“好儿媳”,路见不平的被评为“公道人”……当选的“黎掌好人”在全村人面前戴红花、领奖状、上电视。“人们看得起我了!”当选首届“黎掌好人”后,一辈子受冷落的残疾人席记锁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党风树起来,人心聚起来

  黎掌村党风树了起来,民风也好了起来,大大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

  58岁的席记锁在几个月前郑重地递交了第二份入党申请书,“党实打实地帮咱,咱也得为党做点事!”

  目前,全村已经有26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3人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2人被发展为预备党员。

  去年,在市里开麻将馆的许云龙带着4张自动麻将桌回村。他本想在村里开家麻将馆,没想到村里变了模样。郭伟主动跑来建议他“建大棚”。现在,许云龙建起了6个蘑菇大棚,“一个大棚每年能赚2万元,比开麻将馆强多了”,闲置的自动麻将桌已落满了灰尘。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4)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黎掌好人”席记锁给村民加工小米(5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50多岁的郝俊喜有个80多岁的老母亲,前几年一直缠着村里闹,要当贫困户。看到全村人忙着脱贫致富,又被苦口婆心劝了几回,郝俊喜的想法变了。

  去年郝俊喜养起了黑猪,还用积攒的钱买了辆二手车。“咱不去争贫困户了,要当就当致富能手!”今年3月,被评为“黎掌好人”中的致富带头人后,他把证书放到房子最显眼的地方。

  以前黎掌村一盘散沙,开个会都得拿烟去请人。现在,在党支部带动下,全村凝聚力高涨。2017年,附近山林起火,黎掌村第一时间拉出人马前去救火,受到四里八乡百姓夸赞和政府褒奖。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6)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黎掌村第一书记郭伟(左)在村委会为村民服务(5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2016年,黎掌村党支部近30年来首次被县里评为“红旗党支部”,2017年黎掌村被临汾市评为市级文明村和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村民干起来,乡村兴起来

  “黎掌之变”,给乡村振兴带来有益启示。

  蒲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成旺表示,黎掌村党支部作为“主心骨”,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认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在精准扶贫中必须身先士卒;村子的发展规划、村民的纠纷协调、不良风气的改变等都需要靠党组织和干部拿主意;上级政策的贯彻、最新三农精神的宣讲、补贴补助的落实等,都要由党支部来带、做表率。

  黎掌村的党建也在不断创新。郭伟专门创办了手机微信平台“黎掌汇”,村里的大事小情都在上面,大大方便了村民,也教育影响了村民。为了看“黎掌汇”,不会打字的老农民兴起了智能手机热。61岁的村民席当爱说:“我每天晚上看过‘黎掌汇’后再睡觉,没有wifi,就自己买流量。”

(新华全媒头条·图文互动)(5)喇叭响了,人心亮了——黎掌村“变身”记

  黎掌村村民在看戏(7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伟 摄

  幸福不会从天降,乡村振兴等不来。在发动干部的同时,村党支部努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村民“精气神”,在村里形成实干风尚。过去,村里有“四大懒汉”,如今没有一个人闲着,或养猪、养牛,或外出打工,每个人干劲十足。

  曾经“打黑彩(赌博)”输光钱的姚金成,在实干风气影响下,年过半百再创业,贷款种玉米、养猪,去年赚了五六万元,还上了贷款。为了养猪,老两口住进废弃铁矿车库改建的窑洞里,“挣钱不能走邪路,还得踏踏实实干!”姚金成说。

  黎掌人真正忙起来了。村里建起了30个蘑菇大棚,家庭养猪存栏量达到500多头,一个1000头规模的标准化养猪场也即将建成。村民组建的木工队和运输队,也已开赴各地。如今,全村七成以上的农户有了稳定的产业和收入。(完)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