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民营经济的发展备受社会关注。2016年,西安民营经济为全市创造了52%的GDP,贡献了46%的税收,解决了50%的就业,已成为“追赶超越”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月13日,本报刊发《解放思想破樊篱对标先进补“短板”》一文,邀请市民群众参与讨论,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参与者都提到了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座城市能否留得住人才,民营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结合自己的感受,求职者34岁的赵庆明说,被用人企业的发展状况和前景所吸引,他曾参加过的4家企业的面试。但随着交谈的深入,他发现这些企业都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等现象。结合西安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需要进一步上档次、上规模等实际,他建议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西安民企的数量越来越多,活力增强了,这的确令人振奋,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存在着企业规模偏小、管理规范程度不高等问题。”参与讨论的市民高佳表示,她在工作中会和全国多地的民营企业打交道,与东部沿海区域的民企相比较,西安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视野还不够开阔,在提升市场影响力等方面付出的努力较少,打造知名品牌的意识不足。“比如在业务洽谈中,企业负责人总是围绕产品价格等要素进行交流,很少提及自身品牌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或者是发展潜力,这一点与沿海发达区域的民企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
站在经营管理的角度,我市部分民营企业负责人审视了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企业规模从小到大,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营者难免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往往会在团队方面找原因,认为需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有时甚至过度追求团队理念方面的十全十美,以至于形式大于内容。”我市一家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也曾遇到过类似的困惑,一度认为经营业绩都是向内抓出来的。“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从企业运行的实际来看,建立健全机制,激发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后来,我们这样做了,成效很明显,而且企业的规模、档次都有了质的飞跃。”
结合采访中民营企业负责人、员工以及相关业务人员介绍的情况,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上述类似问题,主要源于现代企业制度的相对缺失。由此,受访者认为建立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推动我市民企“上规模上档次”的关键。其中,多位受访的民营企业负责人坦言,自己已经感受到“家族化”管理模式的问题和弊端,目前正着力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因为这有利于企业科学决策,能让企业更顺畅地对接国内、国际市场,开拓新的领域。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积极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加大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研发投入、设备购置、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政策支持,鼓励引导民营企业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名品牌的民营经济骨干企业。
“就西安来说,发展民营经济要‘两手抓’,一方面要借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活动,培育、吸引民营企业扎根西安发展,使民企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要做好引导、支持工作,帮助那些有潜力的民企走上发展的‘快车道’。”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告诉记者,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有助于优秀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其自身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会更好地发挥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民企“上规模上档次”,进一步激发西安民营经济的发展活力。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