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用”绣花功夫“绘出美丽战胜贫困的“湖南样本”
近年来,湖南旅游系统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奏响了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时代强音,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新途径。
《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到2020年,湖南从旅游资源大省迈入旅游经济强省,把旅游产业建设成为湖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的优势产业、惠民富民的民生产业。
湖南70%以上的优质旅游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都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在全省80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有近2000个村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
脱贫攻坚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湖南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陈献春表示,用好精准扶贫这根“绣花针”,让旅游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
以旅游兴县,开放、创新、引领,旅游带动百姓脱贫致富,便成为湖南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
江永县勾蓝瑶寨建立“党支部+旅游公司+农户”的旅游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把村子做成企业、把村民变成股民。通道侗族自治县处于大湘西12条线路之一的“侗苗风情”上,提出打造“中国侗族文化体验第一城”。
在张家界大峡谷,游客只需一台手机,就可登录官网进行实名制预约购票;在新宁崀山,游客可更加便捷地在网上接受订房、订餐及采购旅游纪念品等远程服务。
2016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隆重表彰的100个“脱贫攻坚示范村”中,有32个是旅游扶贫重点村。
山重水复的偏远村落,迎来了柳暗花明的热闹景象。乡村旅游扶贫以其强大的市场优势、新兴的产业活力、强劲的造血功能、巨大的带动作用,在湖南省扶贫开发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
开放,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一把钥匙
从国际国内旅游业发展环境看,全球已经进入"旅游时代",旅游基本实现了休闲化、大众化和社会化,成为人们的一种普遍生活方式。
开放,不仅指打开大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还包含引进观念、资本和项目,进行整体开发运营,为区域内注入新鲜血液。
湖南某些贫困地区思想不解放,先进理念跟不上,造成扶贫攻坚的阻碍。陈献春认为,湖南省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要从根本上脱贫,必须要开放思想。
开放,则成为旅游推动脱贫攻坚的一把钥匙。湖南,正用开放唤醒沉睡在大山深处的文化生态宝藏,绽放出旅游扶贫的灿烂光彩。
为了发展旅游扶贫,各级政府动脑子,想点子,闯路子。无论是炎陵县纳入“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还是凤凰县引进企业整体开发旅游资源、通道侗族自治县入驻团队挖掘侗族文化内涵,都是以开放为山村注入活力的生动案例。
炎陵县,地处罗霄山脉中段,被崇山峻岭包围;2001年,炎陵县被列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又被列入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范围,成为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主战场之一。
2015年8月,湖南省政府批准《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和《大湘西地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精品线路建设总体工作方案》,大湘西文化生态旅游12条精品线路出炉。
2017年3月,湖南省发改委和省旅发委联合印发《“神奇湘东”文化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总体设计方案》,明确以中华始祖根亲文化圣地、罗霄山红色旅游胜地和南岭乡土风情为载体,塑造“神奇湘东”主题品牌。
“突破行政区域限制,把众多分散的景点串联起来,对推动当地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旅发委副主任高扬先表示。
炎陵县位列“神奇湘东”的4条横向景观走廊中,将平乐村、酃峰村等贫困村纳入“神奇湘东”项目。炎陵县县委书记黄诗燕强调,“把炎陵当作一个大景区来审视,当作一个大展厅来设计,当作一座大花园来经营,加快建设以炎帝文化为主要特征的生态旅游强县。”
通道侗族自治县处于大湘西12条线路之一的“侗苗风情”上,现今提出打造“中国侗族文化体验第一城”。凤凰县带动全县940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
以开放促进旅游扶贫,理念进来了,项目进来了,团队进来了。被大山和观念阻隔的村寨不再因循守旧,数万乃至数十万人的脱贫梦想,将因开放发展而实现。
创新,搭乘互联网快车加速脱贫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湖南旅游扶贫开发工作中,创新,让偏远村落把握时代脉搏,搭乘互联网快车加速脱贫。
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由于山路阻隔,旅游业迟迟没有发展起来。
“运用大数据细分客源市场,实施精准营销、精准脱贫,让这些地方不再穷下去。”陈献春道出了“互联网+旅游扶贫”的梦想。
2016年11月,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全域旅游基地,全力塑造“锦绣潇湘”旅游品牌。湖南省各地积极以全域旅游建设为契机,创新思路,把规划、政策、项目向贫困地区倾斜,衍生出“旅游+互联网”等新模式。
当今世界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般旅游产品已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陈献春指出,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形势,乡村成为最大的创客空间,乡村创客成为移动互联网最活跃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乡村旅游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重点领域。
在“互联网+”时代,旅游扶贫凭借互联网思维与手段不断向外延伸。炎陵黄桃,不仅搭上了旅游的快车,更是插上了电子商务的翅膀,走出大山,走向全国。“没有电商平台,炎陵黄桃会烂在枝头。”炎陵县仙坪村党支部书记罗冬兰感慨。
以“旅游立县”的桂东县,因全域旅游带动“避暑”经济,每年脱贫1.5万人以上。桂东县正在筹备引进30个“地球仓”。
地球仓为作为新业态产品,在旅游扶贫方面能解决什么惠民问题?地球仓浔龙河生态艺术小镇孵化基地总经理高国友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表示,地球仓有着移动、智能、生态的特点,可以在条件局限的乡村景区快速低成本落地,通过"住"这-核心,实现全域旅游资源的开放整合。同时,也作为布点区域的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和提供返乡就业技能。
“互联网+”大潮下,加快湖南旅游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为加快旅游扶贫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引领,景区带村绘出脱贫“美丽样本”
湖南旅游扶贫任重道远,除了以开放连接外界、用创新驱动发展外,还要发挥关键要素的引领作用,带动脱贫攻坚整体向前推进。
湖湘美景,锦绣天下。如何让景区村民充分享受到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开展旅游扶贫,关键是要建立“把贫困群众‘带动起来’的外力机制”和“让贫困群众‘动起来’的内力激发机制。”
“根据湖南省情,现有重点贫困县要立足县域谋划全域,积极探索以县域为基础、具有湖南特色的旅游扶贫新路径,以‘景区带村’为重点突破,带动旅游扶贫全面发展。”陈献春说。
近年来,新宁县以崀山创5A景区为抓手,大力发展景区带村,坚持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同步、景区发展与乡村发展同行、门票收入与村民服务收入同增,去年8月,崀山被授予“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单位。
在炎陵县,炎帝陵全力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同时,将周边村直接纳入景区整体规划,结对帮扶,把游客引到农民家里来。在江华瑶族自治县,秦岩景区发挥品牌优势效应,带动周边村发展种植养殖,经营农家乐。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旅游扶贫在乡村旅游工作中的重要性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通过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使一大批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变为产业优势,传统的农业、林业、渔业等产业通过旅游,变成“休闲农业、森林人家、水乡渔村”。
景区游客不断增加,昔日山寨农家“门可罗雀”,如今“门庭若市”,宾客盈门。
陈献春曾赴怀化市新晃县调研旅游扶贫工作表示,乡村旅游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手段推动,希望深化农村“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改革,加快培育市场经营主体,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旅融合,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运营和发展。
今年3月,湖南省旅发委联合省扶贫办开展了“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要求创建区内要打造3A级以上景区1个以上,特色旅游小镇2个以上;旅游脱贫人数占本地脱贫总人数的20%以上,旅游就业贡献度20%以上。
7月中旬,茶陵、桂东、安化等11个县被确定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县”,突出围绕“景区带村”打造旅游核心吸引物,以“景区带村”为重点突破,深入推进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双带双加”旅游扶贫模式,配套文创、旅创、农创的创新链,促进农旅深度融合,保护生态、植入文态、培育业态,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可持续发展。目前,示范创建成效初显。
当下湖南各地旅游扶贫所探索出的“景区带村”等新模式,如和风送雨,遍地花开,清香渗溢潇湘山水。郭香玉
综合湖南日报、新华网报道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