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以来,山东省沂水县实行了以殡葬费用全免政策为代表的殡葬改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基础上,对实现“逝有所安”进行了积极探索,有助于补齐民生福利“缺失项”,形成覆盖群众生老病死各个环节的福利“全链条”。
免费殡葬减负又惠民
沂蒙山区腹地的山东沂水许家湖镇前坡村,一场葬礼刚刚结束:没有成堆的纸扎,没有人披麻戴孝,没有一次次的“泼汤”(当地农村一种旧式的丧葬仪式),也没有大吃大喝的现象。连告别仪式都是在村南部的长山公益性公墓举行的。先由红白理事会成员致悼词,亲朋好友一起三鞠躬,随后将逝者的骨灰安葬在公墓内。
“算上新逝者和迁坟进来,公墓已经使用了200多处墓穴。不光使用墓穴不花钱,殡葬过程也‘全免费’,这可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好事。”长山公益性公墓管理人员王树奎说。
王树奎所说的“殡葬全免费”,是沂水县实行的殡葬费用全免政策:2017年5月10日起,对具有沂水户口、在沂水去世的居民,殡葬过程中涉及的遗体运输费、火化费、骨灰盒费和公益性公墓墓穴使用费全部免除,逝者统一安葬在公益性墓地,相关费用由县乡财政承担。
林立录是林家官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红白理事会会长。他告诉记者,过去他们修一座坟少则六七千元,买一口棺材少则两三千元,再加上遗体运输、火化、骨灰盒、孝布纸扎等配套用品和宴请宾朋的费用,整个流程没有两三万元办下不来,这对一个家庭特别是贫困群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对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等殡葬基本服务费进行减免,但这些只占殡葬费用的一部分,真正占大头的墓地花费,则不在减免之列。
根据沂水县有关部门测算,当地每年大约有8000人去世,“殡葬全免费”政策实施后,仅基本殡葬服务费和墓穴费两项,县财政每年就可为百姓减负近2个亿。
作为山东省内一个经济不算发达、财政收入居中的“普通县”,殡葬费用由财政兜底,沂水县吃得消吗?
“实施全免费政策,财政的确要掏一笔钱,但公益性公墓建设投入是一次性的。2017年由于公墓集中开建,县财政需投入5000万元左右,建成以后县财政每年只需投入2000万元的惠葬和管理运行费用,就可为逝者家属户均节约90%的丧葬花费,县级财力完全可以承受。”沂水县委书记薛峰说。
现实需要催生改革
多名受访者认为,沂水县实行以殡葬费用全免政策为代表的殡葬改革,是解决部分群众“死不起”问题的现实需要,也是以“六笔账”增强群众获得感的现实需要,更是推进移风易俗的现实需要。
首先是解决群众“死不起”问题的现实需要。殡葬业被视为暴利行业,长期以来,“天价墓穴”“阴宅比阳宅贵”等问题突出。
沂水县有关部门调研发现,加上买棺材、火化费、骨灰盒等殡葬相关费用,群众丧葬负担沉重,特别是对农村贫困群众、城郊区失地村民、下岗职工等一些低收入群体来说,面临着“死不起”的问题,很多人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在沂水县,这个群体的人数,粗略统计大概在二十万人左右,占到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实行殡葬全免费政策,既体现了以人为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薛峰说。
其次是以“六笔账”增强群众获得感的现实需要。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小公墓,大变革”,只要算好、算透、算清经济、土地、资源、安全、环境和祭祀这“六笔账”,殡葬改革工作就能够得到基层群众的认可和支持。
据沂水县有关部门估算,经济方面,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后,县财政每年大约需要投入2000万元左右,可为群众节省约2亿元;土地方面,传统散葬方式每年需要300至400亩地,而建设公益性公墓,一亩地可建200处双穴墓,一年仅需20至30亩地,节省了90%的土地;资源方面,相比于大棺材,用骨灰盒、小墓穴的方式安葬,沂水县每年可节约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
同时,还能够有效减少因上坟烧纸引发的山林火灾隐患、空气污染隐患,以及因散葬墓穴缺少管理衍生的基层矛盾。
最后,是推进移风易俗的现实需要。记者在沂水县采访发现,虽然这里在殡葬方面有着良好的传统,丧事办理程序简单,一直奉行“当天火化,当天安葬”的习俗,火化率保持100%。但是,逝前修坟制棺、骨灰装棺再葬、乱埋乱葬现象仍然比较普遍,部分还存在丧事大操大办现象,既加重了群众负担,也浪费了资源,“死人与活人争地”的问题比较突出。薛峰认为,实施殡葬改革,会对移风易俗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和效果。
补齐群众福利“全链条”
在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林家官庄村,记者看到,新修建的公益性公墓“金銮福泽园”占地11亩,绿树成荫、环境幽静,与相邻的传统墓葬区相比,显得既肃穆又大气。
目前,像这样的公益性公墓,在沂水县已有110处,有3987户家庭享受到了殡葬全免费政策。其中,新进公益性公墓3485人,自愿将旧坟迁入公益性公墓1878人,并已实现了新逝人员100%进公益性公墓安葬。
业内人士认为,为了巩固殡葬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形成覆盖群众生老病死各个环节的福利“全链条”,下一步,还需解决公墓建设规划选址难度大、群众进公墓安葬自觉性不足、财政支持力度偏弱等问题。
据了解,建设之初,沂水县从国土、林业、规划、民政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公墓规划选址工作指导组,指导乡镇搞好公墓选址,确保公墓用地符合土地、林业、规划要求,尽可能使用可利用地,避开林地。但由于整体布局、群众认可程度和乡镇地域特点等原因,造成部分公墓选址比较困难。
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需加强顶层设计,修改或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公益性公墓建设在制度上有所遵循,为推进殡葬改革破除政策性障碍。
记者采访了解到,虽然沂水县新逝人员进公墓安葬率达到100%,但还是有些群众的思想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加之受周边县市影响,群众有攀比思想,稍有松懈就会反弹。多名受访者认为,应该在更大范围推广实施“殡葬全免费”政策,使殡葬改革尽快突破瓶颈,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记者 叶婧 潘林青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