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记者丁静)红绿相间的潮汐车道洋溢着青春动感;助力系统让自行车爬坡更加省力;40分钟通勤时间被压缩到26分钟……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于5月31日开通,成为首都北京绿色出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5月31日,市民在北京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上骑行。 当日,北京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这是北京首条专门服务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全长约6.5公里。 新华社发(任超 摄)
这条路连接回龙观和上地地区,起点位于同成街与文华路交叉路口,终点位于后厂村路与上地西路交叉口。记者看到,宽约6米的专用路有3条车道,2条绿色通行车道,1条红色潮汐车道。潮汐车道由东向西开启时间为0点至12点;由西向东开启时间为12点至24点。
“早高峰期间,由东向西的车流使用红色车道,晚高峰期间,由西向东的车流使用红色车道,这样就分流了高峰时的大交通流。”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承建1标项目经理晏一龙说。
专用路长约6.5公里,其中新建段5.5公里,为全封闭非助力自行车专用路,限速15公里。根据北京市《关于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交通管理通告》,全封闭路段只允许自行车骑行,在8个出入口,都有专人值守,劝阻行人、电动自行车及其他车辆进入。
5月31日上午,不少北京市民体验了这条自行车专用路。“没有其他车辆干扰,路面起伏也不大,骑行非常畅快。整个专用路给人一种很现代的感觉,周边的绿化又让人舒适、惬意。”北京市民李翔说。
在有坡道的出入口可以看到自行车助力系统,只要把自行车轮胎放入路侧的凹槽中,助力系统便自动启动运行,骑行者只需扶着车就可以前行。这是交通部门引进的荷兰自行车坡道助力技术,上行设置了自行车传送带,减少推行难度;下行设置了阻力装置,提高安全性。
这是在自行车专用路旁设置的垂直升降式停车架(5月31日摄)。 当日,北京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这是北京首条专门服务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全长约6.5公里。 新华社发(任超摄)
为确保车辆停放规范,交通部门在起点、地铁龙泽站、地铁回龙观站和京藏高速以西路基段设置了停车架108组,可满足3240辆自行车停车需求,在地铁回龙观站东侧设置了立体停车库1座,可提供650个自行车停车位,在回龙观及软件园配置了8600个共享单车停车位,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对共享单车停车进行管理。
“立体停车库扫码即可存取车,停车架只要掰动把手即可实现存取,都是免费使用。”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设计所景观室主任闫晶说。
专用路有2.7公里是高架桥。在距离地面约6米的高空,桥梁由1000余块钢箱梁拼装而成,这些箱梁都是在工厂内生产好之后,在现场由机器手臂吊装拼接而成,减少了施工污染也压缩了施工时间。
桥梁栏杆设计集防风、防抛、防眩、降噪四大功能于一身,骑行其中感受不到干扰。照明设施嵌于栏杆内,夜间白色的灯带配上绿色的专用路,感觉清新自然。据介绍,路基段照明采用超级电容光伏路灯,工作寿命长、无重金属污染。自行车专用路还通过雨水渗、蓄技术高效利用地表水资源,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
5月31日,市民借助在自行车专用路上设置的助力装置推车上坡。 当日,北京回龙观至上地自行车专用路开通,这是北京首条专门服务于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全长约6.5公里。 新华社发(任超摄)
桥梁“省出”了大量桥下空间用来打造城市绿道。在起点处,自行车主题文化公园已经成型。桥下路段打造为绿色廊道及花池台地,累计绿化面积达5.3万平方米。
从高架桥向下望,京藏高速、京新高速车流滚滚,与高架桥并行的还有两条轨道线路——地铁13号线和京包铁路。在交通如此密集的地方还有必要建设一条自行车专用路吗?
原来,两地之间直线距离仅3.8公里,却聚集了百度、滴滴出行、神州数码等多家企业,通勤人口约1.16万人。由于受到京藏高速和京新高速阻隔,两地之间出行主要靠地铁,早晚高峰排队时间较长,出行效率低、安全隐患大。自行车专用路“轻便”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将约40分钟通勤时间压缩到约26分钟。
“我们希望将这条路打造成全国自行车专用道路的示范工程。”北京市交通委项目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陈明哲说,在建设中特别看重人性化、精细化、绿色环保。2018年,北京已完成928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治理。2019年将再完成850公里自行车步行系统综合治理,打造2个慢行示范街区。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