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正文

哪战获胜让毛泽东预言:粟裕能指挥四五十万人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11 09:19:28

核心提示: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干净利索地报了“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这是从游击战转变为大兵团正规战的一次娴熟大演习。毛泽东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远见地对在场的周恩来、曾山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毛泽东 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姜猛,原题:毛泽东赞粟裕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数粟裕最会打仗,节选

粟裕:毛泽东的爱将

“无湘不成军”。近代以来,湖南出了一拨又一拨的军事人才。其中,1955年授衔的十大元帅中就有三个:彭德怀、贺龙、罗荣桓;十名大将中则有六个: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许光达。

他们中有些很早就和毛泽东有着渊源,可谓知根知底。粟裕和毛泽东也是老乡,他与毛泽东的交情是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粟裕不是元帅,却是毛泽东极为倚重的方面军统帅,屡屡被委以征战重任,堪称毛泽东的“撒手锏”。

早年,粟裕是毛泽东的“卫士长”

粟裕的异军突起,的确出乎毛泽东的意外。

如果说人才有两种,一种是少年得志,风光无限;一种是大器晚成,后来居上,那么粟裕显然是后者。

他虽然赶上了男儿向往的铁血时代,随朱德上了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但一来当时他仅是一名小小班长,二来没有当时最吃香的过硬文凭(黄埔军校毕业),毛泽东也不是神,当然没能一眼看到他的能耐。

但粟裕却一直自觉以毛泽东为师,默默地跟着他“学打仗”,不断琢磨他运兵遣将的战法,但很长时间里,毛泽东却还不大熟悉这位勤勉的好“学生”。

1929年6月,毛泽东在红四军七大上落选,黯然离开了前委书记的岗位,到福建永定的天子洞养病。陪同毛泽东离开的江华后来回忆说:“那时我们一行人真有些灰溜溜的样子。”萧克也回忆说:“毛泽东同志一气之下,据说跑到漳州‘养病’去了。”

这时候,粟裕还是红四军的基层干部;三连连长。他奉命带所部保卫毛泽东。

这是他与毛泽东的第一次长时间的“亲密接触”,十分尽职尽责,不敢有丝毫疏忽懈怠。

他把全连百十来号人分为两拨,自己亲自带一部分跟在毛泽东身边;另一部分则安排在驻地附近活动,随时注意四周的动向。

毛泽东尽管心情不大好,但对粟裕这位“卫士长”开始有所了解,也很欣赏他的细心周到,觉得安全有了保障后(蒋介石的陈维远部就在附近),便放心地埋头写自己的东西。

粟裕是老实人,除了每天例行的探望、问候之外,再没有过多的“亲近”之举,也就未能更多地引起毛泽东的好感。

识人之道的最高境界是人于落难之时。

毛泽东是一个很讲感情的人,对患难时支持自己的人,是十分感念的。这是后来毛泽东信任粟裕,将华东野战军的战役指挥权交给他负责,并屡屡交代“不必请示”,不断委以重任的基础。

1930年年底,粟裕走进了高级指挥员行列,出任红六十四师师长。这个师虽然装备简陋,却与红军主力林彪的红四军一样,直属红一方面军总部指挥,归总司令朱德、政委毛泽东直接指挥。

粟裕与毛泽东的接触因此多了起来,开始正儿八经“学打仗”。在第一次反“围剿”中,粟裕还给毛泽东献计,从而大获全胜,活捉了时任国民党第九路军第十八师中将师长、围剿红军的前线总指挥张辉瓒。

1931年5月第二次反“围剿”时,粟裕带红六十四师与黄公略的红三军一起,在板坑打败了蒋介石的公秉藩部。

战后,他与政委高自立将战况及下一步如何行动的请示写成短信,派通信员送交毛泽东、朱德。

这封简短的信函,见证了一场枪林弹雨的厮杀,是至今发现的粟裕与毛泽东直接对话的最早文电。

如果再这样对话一两年,粟裕的军事才干被毛泽东多注意几回,他再上一个台阶,成为军级或军团级主官,彻底摆脱后来“资历”束缚的阴影,应当是极有可能的。

然而,粟裕好像注定了要“大器晚成”。1932年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再度“下岗”,直到三年后的长征路上才“翻身”。同时,粟裕也在其师级岗位上徘徊了近八年,成为真正的“老”师长。

毛泽东到了延安,站稳脚跟后,开始想起留在南方丛林里的老部下们。粟裕,这个当年的警卫连长,就是毛泽东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的一个。他多次设法打听粟裕的情况,期望这个生龙活虎的“青年战术家”还活着。更残酷激烈的抗战即将开始,太需要会打仗的人才了。

但毛泽东得到的报告是:粟裕可能牺牲了。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气吞山河的毛泽东虽然如此豁达,但心头也难免有些惋惜与沉痛。

1937年5月,陕北热热闹闹召开了苏区代表会议。张闻天致开幕词时,首先庄重地宣布悼念在以往斗争中牺牲的同志们。粟裕作为“英灵”,就被他排在了以李大钊为首的烈士名单,坐了第三十四把“交椅”。

这当然也代表了毛泽东的意愿。

没想到粟裕是一只战火中的“不死鸟”,他并没有跟李大钊去“长眠”休息。

七个月后,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得到他还“活蹦乱跳”的确切消息,连忙向延安的毛泽东报喜:“粟裕还在。”毛泽东闻听之,欣喜之情自不待言。

粟裕在浙南山区多年沉寂,而此时毛泽东从当年中央红军的统帅,成为了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人。因此,这时候的粟裕,还未能获得与毛泽东再次直接对话的机会。但毛泽东一直在关注着粟裕,也不断从粟裕那里获悉诸如韦岗处女战、黄桥战役、车桥战役等意外的捷报。他当然也不吝啬嘉奖令,不时通过新四军军部给粟裕打气。

1945年6月,粟裕接连三次取得天目山大捷,干净利索地报了“皖南事变”的一箭之仇。

这是从游击战转变为大兵团正规战的一次娴熟大演习。毛泽东再次对粟裕刮目相看,他极富远见地对在场的周恩来、曾山等人说:“粟裕同志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新湘评论》)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