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绵阳日报3月31日消息 2016年,全市八大重点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07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4.8%,同比增长9.5%。其中,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五大“两新”产业的增长达到两位数。八大重点产业已经成为绵阳市工业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今年年初,市经信委发布《2017年全市工业重点产业推进方案》。记者梳理发现,坚持传统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发展“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加快绵阳工业转型升级是今年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基调。市经信委将以专家咨询委员会服务相关产业、组织产业对接活动为抓手,服务八大重点产业发展,促进全市范围内整机与零部件企业、原材料企业与工程施工企业对接,确保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运行、稳步增长。
电子信息产业
转型思路:加快从产品供应商到内容服务提供商的转变,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发展目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力争全年实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13%,新增规上企业10户。创新能力持续增强,进一步提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主品牌和高端产品比重,新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进一步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行业产值占比,达到63%以上。
主攻方向:
1.大力发展新一代显示技术、集成电路、通信设备等基础产业,以实施“宽带中国”试点为契机,拟在高新区打造通信能源产业聚集区。
2.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壮大数字家庭、智慧城市、北斗导航应用等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CHiQ智能家电等数字家庭终端设备产品,推动北斗卫星导航板卡、芯片、地理信息等基础产品的研发,建设智慧城市和数字家庭基地,加快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级产品。
3.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产业新业态。重点提升云计算规模化服务能力,推进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新材料产业
转型思路:加快培育重点企业和产业集群,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目标:
——产业规模继续扩大。全年规上企业实现产值增长12.5%;规上企业达到48户,增加5户。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2.6%以上。
——制造水平显著提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65%以上,关键工序制造设备数控化率45%以上,产供销财管理集成覆盖率35%以上。
主攻方向:
1.积极推进六合锻造、金发科技、龙华薄膜、北川天讯等企业的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新材料产业重点项目库。
2.积极培育重点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江油市高端金属材料产业园、高新区中电科磁性材料产业园、涪城区龙华光电薄膜新材料产业园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组建“中国西南特殊钢产业联盟”,通过优势产业链垂直整合和创新资源优化组合,做强高端金属材料产业链,做大产业增量。
3.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高端金属结构材料、石墨烯等重点领域,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
4.加快石墨烯规模化应用进程,加快推进安州区石墨烯产业聚集发展,尽快形成绵阳市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端装备产业
转型思路:加快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和特色园区产业集聚,加快绵阳市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集成企业培育,不断增强行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目标:力争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实现增长60%,新增5户规模以上企业,培育亿元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企业2户,实施建设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制造工厂(车间)10个。
主攻方向:
1.建立重点项目台账,做好申报项目储备,掌握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情况,配套省上做好获得支持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验收工作。
2.配合北川通航产业园和中航发航空与燃机等特色园区建设,做好企业对接、项目引进和产业集聚引导。
3.对接国家省上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做好2017年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国省智能制造专项和首台(套)等项目争取工作,指导企业进行项目申报工作。
食品产业
转型思路: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链向精深加工延伸,产品价值链向高端发展,形成带动食品产业上下游发展的全产业链。
发展目标:力争实现产业产值增长达7.0%,规上企业达到133户,增加8户。
主攻方向:
1.加快重点产业建设。积极推进上海梅林、绵阳双汇、绵阳辉达油脂等企业的新上及技改项目推进;抓好龙头企业的引领和辐射,通过龙头企业的示范和集聚,逐步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肉制品精深加工、白酒生产、调味品生产三大企业集群。
2.加快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按照全市食品产业布局要求,加强产学研对接合作,鼓励企业加大技改力度,加快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化改造,加快传统特色食品加工工艺的提升和改进步伐,认真做好三台、梓潼、北川、盐亭等区域的食品产业集聚发展。
汽车产业
转型思路:培育、推动龙头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快全产业的本地配套对接及产学研对接。
发展目标:力争实现产值增长达27.8%;全年生产新能源汽车5000辆,建成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突破2000个;培育规上企业达到60户,增加7户。
主攻方向:
1.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加快推进野马汽车新能源及传统
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华瑞汽车搬迁改造、天津力神锂离子动力电池、绵阳新晨动力宝马N20发动机技改等重点项目建设。
2.推动本地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的配套合作。组织1-2次配套对接会,促进本地企业配套合作,缩短供应半径,实现质量控制、生产衔接、物流配送等方面的便利。
3.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推动“绵阳造”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上市,带动产业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
节能环保产业
转型思路:依托优势骨干企业,以项目建设为牵引,着力稳定存量提质增效、扩大增量转型发展,强力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目标:力争规上企业产值增长23%;新增规上企业4户;力争完成1户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招商引资任务。
主攻方向:
1.加速发展和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速游仙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江油市高
效节能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经开区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集群的培育和建设。
2.精心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建立节能环保项目库,促进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达产项目早见效。
3.抓好节能环保产业项目招商。围绕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服务四大重点领域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招商,努力通过延链补链打造完整产业集群。
4.加快推进工业绿色发展步伐。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积极建设绿色工厂、开发绿色产品、构建绿色供应链,推动制造业绿色升级,提升绿色竞争力。
生物产业
转型思路:以技术创新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着力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带动性强的生物医药企业。
发展目标:积极打造经开、盐亭、梓潼、三台4个生物产业集聚区,力争全年生物产业产值增长15%,培育规上企业5户。
主攻方向:
1.积极推进产业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推进麦冬“根须食用”“麦冬新食品”的检测、实验和审批工作尽快完成,推进
麦冬健康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
2.大力推动绵阳中医药产业发展。力争三台麦冬进入省大健康重点产品培育,2017年力争4户企业进入省医药创新发展项目库;围绕现有中药材资源,集成国内领先的中药提取自控技术和高效节能自动浓缩等技术,推进中药提取物及制剂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3.推动生物产业集聚集群发展。以“中国麦冬之乡”为契机,尽快推进麦冬药食同源认证工作,完善配套产业链,建成绵阳市大健康产业主要集聚区;结合现有产业优势,整合全市产学研资源,将经开区打造成全市生物技术应用产业集聚区,梓潼县打造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盐亭县打造为生物产业集聚区。
化工产业
转型思路:推进化工行业绿色发展,引导绵阳市化工产业向原料路线多元化、产品结构高端化、产业布局集约化、节能环保生态化方向发展。
发展目标:坚持以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发展为产业重点,以农用化学品、油脂化学品、磷酸盐和铬盐产品及衍生产品等制造为主要方向,力争实现产值增长6%,化工企业升规2户,“领航计划”重点培育企业新增3户。
主攻方向:
1.建立产业细分项目库,做好项目的跟踪和项目库的适时更新,加快推进项目的开工和达产,打造全新铬盐升级版,引领并推动整个铬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
2.推动精细化工产品开发,带动产业发展。拓展芥酸、甘油等系列农用化学品、水基化环保型农药制剂的产业链,提升磷肥、复合肥产能,加大测土配方肥、液体复混肥产品开发;引导和扶持磷酸盐产业延伸产品链条,发展牙膏级、药用级、食品级磷酸盐精深产品;开发高纯度及特种功能磷化工产品,在尖端科学、国防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3.推进绵阳市化工产业智能制造,支持企业实施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过程智能控制等智能工厂试点或升级改造。(绵阳日报记者 王庆)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