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新闻 > 正文

超半数家长认为暑期花销“又贵又值得”?报班之后仍有隐忧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09 08:15:12

  记者在微信公众号“学习公社”(ID:xjbxuejie)和新浪教育上发起的《暑期花费调查》投票显示,超半数家长觉得“暑期花销给家庭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但为了孩子,值了”。相关专家提醒,暑期教育投资应理性。家长应该如何陪伴孩子?怎样合理安排,让孩子的暑假快乐而有意义?

  暑期选择多元 家长各有侧重

  “暑期我报名了幼小衔接班,主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独立自主能力。”不同于往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一年级,张红在给孩子的暑期规划里增加了更多学习的内容。和张红想法类似,对于很多学生和家长来讲,暑期是学习新知识、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课外辅导、培优课程受到家长青睐。家住东城区的杨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儿子处于小学阶段,这个假期用于补课的费用在1万元以上。

  对大部分家庭来说,外出旅行已成为假期“标配”。朝阳区的杨女士这个暑假带即将上小学的儿子体验了游轮旅行,途经日本福冈和长崎,了解亚洲国家的不同文化。她希望孩子能通过旅行看到不同人的生活,心胸更加开阔。

  此外,国外游学项目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新东方与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国际游学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国际游学用户有明显低龄化趋势。6月底,4岁的夏可芯跟爸爸到美国,开始了为期6周的游学生活,进入到美国学校里“全真插班”。她的父亲夏博是游学行业从业者,因此可以陪同照看年幼的女儿。夏博表示:“我希望女儿在这个年龄可以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暑假走出去获取更多养分,同时提升英语语言能力。” 他告诉记者,这次游学费用约为50000元。

  报班之后家长仍有隐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投资物有所值,孩子体验后有所收获。丰台区家长刘月(化名)给即将上幼儿园大班的儿子报名了某培训机构的运动课程,“每节课50分钟,孩子爆发力、弹跳力和协调性有所发展。目前孩子很喜欢,每次去都要在那里呆小半天。”12000元是48次课(半年)的价格,每周两次课程。“平均每节课250元左右,是有点贵,但觉得还是值的。”对于暑期孩子参与的培训班,刘月给出了积极反馈。海淀区三年级学生家长包冠楠也表示,对于一些暑期课外班,孩子不仅不抵触,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课外班没有特别大的学习压力,孩子在里面也有机会认识更多朋友。”

  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对给孩子报班有顾虑和担忧。家住东城区的吴女士说:“现在的孩子有点过于拔苗助长了,但身处的教育环境都是如此,做家长的也很无奈,不得不选择利用课余时间把孩子送进培训班充饥。”夏博也坦言,他时常会很焦虑。“无论孩子年龄多大,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无知和疏忽导致孩子成长不顺利,会反复去想孩子各个阶段的发育是否正常,是否接受到了足够的教育,又是否磨灭了她的天性……”

  专家建议教育投资需理性

  记者还注意到,家长对孩子进行狂热的“烧钱”教育是少数现象,更多家长表示会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在教育投资方面,复旦大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建议家长要理性。“教育投资跟其他投资不太一样,投资效果是无法量化的,在短期内也很难看到效果。所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不必抱着‘投资’的心态去看‘收益’。”

  与盲目投资相比,张红认为,家长应在暑期给孩子更多高质量的陪伴。“有些家长会借报班将孩子‘托管’出去,这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史家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李晓(化名)也表示,拿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自己现在经常带孩子进行亲子阅读,陪孩子学游泳、做手工,跟孩子聊天。“以前我自己也不成熟,家长一定要学会成长。”

  假期故事

  “在孩子小学毕业前带他走遍欧洲”

  ●包冠楠 儿子就读海淀区星火小学三年级

  “妈妈,我想去看钱塘江大潮,古代很多诗人都去过,一定特别壮观。”还没到暑假,包冠楠的儿子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包冠楠告诉记者,外出旅行是家里每年暑期常态化的安排。今年,除了钱塘江,他们还将前往挪威、芬兰等国家。目前,欧洲的26个申根国家中他们已经去过15个,包冠楠希望孩子小学毕业前能全部走完。

  在她看来,旅行让孩子感受到异国风情、增长了见识。“出行前,孩子会参与制定旅行计划,提前查找资料;过程中,他会主动担任翻译小助手,承担日常的沟通工作。回国后,我还会带着他回顾旅程,及时对他的表现给予鼓励。”包冠楠认为,只要家长合理引导,孩子全身心参与,就一定会有收获。

  除了安排出国游外,包冠楠还为孩子报名了国内的暑期夏令营和课外班,并准备了一份阅读清单,学习玩乐两不误。她认为,暑期计划应该结合孩子的年龄、爱好及家庭实际情况理性选择。“小学三年级以前,每个暑期让孩子学习一个新本领,如游泳、轮滑等,三年级以后逐渐增加‘学’的内容,一方面利用课外班巩固和学习学科知识,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带女儿去古诗文中提到的地方“打卡”

  ●梁铮(化名) 女儿在东城区某小学读一年级

  上周,3D多媒体音乐剧《梵高》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梁铮特意带着痴迷梵高作品的女儿前去观看。在她看来,安排活动应该依据孩子的知识经验。

  梁铮回忆,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当时山水画廊有相关展览,梁铮就带女儿一起去看。看展、看剧、看演出已经成为她们生活中的固定亲子项目,这个暑假仍旧如此。

  此外,梁铮还会选择与女儿的课堂学习和知识积累相契合的目的地出游。“女儿最喜欢看动物或探险节目,因此我会选择她喜欢的动植物所生活的地区作为目的地。女儿学习了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后,对黄鹤楼心生向往,我就带她去了武汉。”现在,梁铮和女儿正计划根据《藏在地图里的古诗》一书,到诗人在作品中提到的地方走走看看,一个个“打卡”。

  专家提醒

  勿因盲目投入造成家庭负担

  ●赵忠心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现在家长们确实重视孩子的教育投资,但盲目性也不小,担心孩子落后,这种现象很普遍。理性投资,一是因人而异,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实际情况;二是因家制宜,要看自己家庭情况,不要因为盲目投入而给自己家庭造成负担。钱要花对地方,不要打水漂。

  学习并不应该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玩也是孩子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假期应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如果家长不遵循教育规律,孩子就会丧失快乐的童年。

  注意考虑游学的成本效益

  ●付小平 复旦大学博士、亲子教育专家

  游学经历对于孩子开阔视野是有益处的,但建议家长不要盲目跟风,游学的年龄不宜太小,建议孩子到十岁以上或小学五六年级以上再考虑。当孩子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语言能力和文化历史积淀,游学的成本效益才会更大。

  另外,现在的海外游学市场鱼龙混杂,家长在选择的时候需要当心,尽可能选择真正到学校里面进行课程体验和交流的项目,避免那些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性质的游学。

  切忌把暑假当“第三学期”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把假期当作“第三学期”是一个误区,盲目给孩子补课是一种短视,对孩子长远发展是不利的。假期的本质含义是让孩子体验一种不同于学校与家庭的生活,明智的父母会给孩子在假期多一些生活的体验和实践。

  现在的教育可能比较功利,就想让孩子上个名校。其实孩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父母的责任是为他们潜力的发现和发展提供条件。不要把孩子束缚在一个具体有限的目标上,要看到孩子的无限可能。(记者 冯琪 方怡君)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