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聚焦三农 > 正文

让土地流金淌银 永修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助农增收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7 11:43:09

  新华网南昌5月7日电(吴亚芬 通讯员 郑文斌 李攀攀)暮春时节,走进永修县白槎镇塘上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原来小而散的地块,经过整理后呈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的美景,一幅现代农业画卷正徐徐铺开。

  近年来,永修县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摆在首位,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扶贫攻坚相结合,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贫困群众自身“造血”功能,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让农民种上“放心田”

  “以前我们村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好了,自村里的水、路等基础设施建好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还营造了漂亮的田园风光。”说起近几年村里的变化,永修县立新乡鄢湾村农民熊海兵脸上溢满笑容。

  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攻坚的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2017年,永修统筹整合多部门农业资金,加强对农田建设的投入,每亩投入3000元,用于平整土地、修沟渠、修机耕道等水利设施,形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物能运”的高标准良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耕作条件及农业抗风险能力,让农民种上“放心田、舒心田”。

  该县农业局负责人介绍,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每亩不仅可以减少人工、机械及化肥农药成本150多元,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预计每亩均增收近300元,全县贫困户因高标准农田建设可直接产生效益达123万元。

  据统计,2014年以来,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万亩,遍布全县234个行政村,涉及贫困户4328户、11812人。随着数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建成,整体改善了农村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助推了永修现代农业发展。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 助贫困农民田里“掘金”

  近年来,该县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特种水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良种畜禽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增强现代农业竞争力。

  在永修县云山凤凰山“稻鳖共生”种养基地,畜牧水产良种公司负责人王传树算过这样一笔账:绿色大米亩产200公斤,每公斤24元;生态甲鱼亩产75公斤,每公斤120元,每亩产值1.38万元,纯收益6000余元,相比以前,亩产利润翻了几翻。

  据介绍,该县已在立新、九合、三角等地创建3000亩稻虾种养基地;在三角、立新等地创建20000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在虬津红桥村创建1000亩的荷天下休闲基地……过去不愿种的“难缠”土地,变成了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抢手货”。土地整理后,流转率达90%以上,田租由原来的300—400元/亩提高到550—650元/亩,全县贫困户因土地流转可直接增效达92.5万元。

  同时,该县广大贫困户利用土地、租金、务工、技术等方式入股到经济合作组织。2017年,该县2689户贫困户,入股70个经济合作组织,当年每户贫困户分到不少于400元“福利”,全县贫困户分红收益共达134.45万元。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帮贫困户鼓足“钱袋”

  近年来,永修县还通过开展提升技能、靠强联大等举措,全力助农增收,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为使更多贫困户能实现家门口就业,该县农业部门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按照“不吃大锅饭,多点自助餐”的思路,根据“市场需求、贫困户需要”的原则,合理安排新型农民职业培训,吸纳贫困户55人参与柑橘、茶叶、虾蟹、湖羊、肉兔、电商等领域培训,组建柑橘协会、香米协会、茶叶协会等协会,吸纳30余名贫困户、3个贫困村参与,实现“抱团”发展。

  “订单农业好,苗有供,只管养,养大有人买。”谈起湖羊的养殖,该县贫困户王水根高兴不已。为提高贫困户劳作积极性,该县借助亿合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月肴兔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的契机,采取“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免费为贫困户提供湖羊、兔子、鸽子等种苗,待养殖成熟后,公司按照市场价进行回收,让其不愁销路,放心大胆的种养。目前,永修已有千余户贫困户利用所学的技能培训,发展特色种养,力争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