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美丽乡村 > 正文

汉中市加快谱写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新乐章

文章来源:新浪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2-27 14:22:01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人们的共同期盼。 

  汉中市委书记王建军多次强调:“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全力以赴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确保全市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美好生活。” 

  汉中市近年来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着力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富民产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创新实干,书写了新时代“三农”新篇章。 

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 

  汉中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和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致富的动力加快。2017年,汉中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9.98亿元、增长5.1%,增速居全省第一。 

  绿色生态,是汉中市的最大优势,也是现代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如何打好这张优势牌,用好这张名片?汉中市持续加大对绿色品牌的培育力度,不断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让农业“香”飘内外。今年,粮油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97万亩,产量105万吨;油料面积125万亩,产量17.6万吨;畜牧结构优化提升。预计全市生猪饲养量660万头,较上年下降3.7%;牛羊禽养殖稳步提升,饲养量分别达到41.2万头、61.3万只、2570万只;肉类总产32.8万吨;茶叶产业持续发展。新建良种茶园6.1万亩,改造低产园10.1万亩,培育丰产园10.9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122.5万亩,其中投产园80.8万亩,预计茶叶产量4.3万吨;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新建猕猴桃基地2.5万亩,总面积达到10.4万亩,城固齐峰猕猴桃率先通过欧盟检测认证,陕西禾和公司与新西兰佳沛公司合作建成万亩猕猴桃国际示范园;柑桔面积稳定在34万亩左右,柑桔果品商品化率达到85%以上;预计全市果园总面积65.11万亩,水果产量50余万吨;蔬菜产业量效双增。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0万亩,产量25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11.3%;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生产规模达到1.6亿袋,产量5.2万吨;设施食用菌亩均收益可达3万元,成为效益和带动作用最好的脱贫产业。 

  根据汉中市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未来汉中市将围绕农业生态类型,立足资源多样性,以生态有机农业为方向,依据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做大做强七大绿色农产品基地(百万亩优质稻基地、百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年饲养量1000万头的生猪基地、年产量6万吨的茶叶基地、75万亩以柑橘、猕猴桃为主的水果基地、50万亩魔芋基地、5万吨食用菌基地),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到“十三五”末,全市农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预计比“十二五”末(2015年307.93亿元)增加192.07亿元,增长62.37%。 

  融合互促,是汉中市农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汉中市坚持既“眼睛向内”也“眼睛向外”的思路,在探索小农户连接大市场,促进群众产业增收、产业脱贫过程中,依靠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对接等方式,使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更为紧密,路子越走越宽。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13家,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30亿元;重点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龙头企业下联农户上接市场,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纽带作用逐步发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71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2个,省级示范社90个;家庭农场总数达139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7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总数达到393个。“汉中银杏”、“镇巴天麻”等4个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市地标产品总数达到20个,稳居全省第一。“略阳乌鸡”“留坝蜂蜜”在央视宣传,“汉中仙毫”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达22.57亿元。充分发挥我市“一带一路”源点城市和农业区位比较优势,加大汉中农业品牌宣传,促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11次;“汉中仙毫”代表陕西茶叶参加第三季“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历时65天,穿越亚欧大陆17个国家,向中东欧各国人民展示了汉中茶叶优良品质。 

美丽乡村“颜值”高

  乡村,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乡村建设这篇文章该如何纵深推进?汉中市用理性而执着的思考与实践铿锵作答:牢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按照“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六美”(空间优化形态美、全域绿化生态美、村容整洁人居美、设施配套服务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产业富民生活美)和“五项”(整治农村环境、打造生态景观、树立文明新风、培育特色产业、完善设施服务)重点任务,精心组织,整体推进。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突出“建设规划编制、农村环境整治、生态景观打造、乡村文化挖掘、设施服务配套、特色产业发展”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示范村、“四村”、旅游精品村和风景线建设,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扎实开展。上半年,汉中市开展集中整治活动6次,对998个清洁乡村实施了集中连片整治,实现了面上基本清洁;不断完善配套环卫设施,今年新建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填埋点139个,添置垃圾桶6万余个、垃圾转运箱200余个、垃圾转运车200余辆,镇村垃圾收集转运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启动建设农村小型污水设施29处,持续监测治理养殖污染企业630个,结合移民搬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一建三改”,农村卫生厕所进一步普及,农村“五污”逐步得到治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公益性岗位环卫人员工资得到保障,农村垃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市级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汉中市聘请专业公司,充分调研论证,衔接全域旅游等规划,全市105个示范村(含4个标杆村)均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为示范村长期发展绘好了蓝图;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新增绿化面积69万余平方米,整洁、绿色、秀美村庄大幅增多。乡村特色文化挖掘水平持续提高,打造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居风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汉中市新开工建设项目220个,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加强;文明新风逐步树立,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得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深入人心。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全覆盖;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示范村茶叶、柑橘、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6万余亩,生猪、牛、羊、土鸡等传统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特色农副业、农家乐等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收贫困户就业300余人。 

  风景线建设持续加强。1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达到“面上清洁、线上靓丽、点上出彩”要求。今年以来,汉中市累计拆除各类违章破败建筑1680余处,风景线沿线整齐度大幅提升。河长制得到全面落实,河道乱采、乱挖、乱倒现象得到严控和逐步恢复治理。新栽绿化树木3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5万余平方米,打造景观227处。美丽乡村风景线绿化美化里程累计达到654公里,绿化美化率超过80%;设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92座新建旅游公厕,66个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相继投入使用,沿途农家乐、农家宾馆数量、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发展1300余家农家乐、农家宾馆,引导培训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旅游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西乡文化古镇茶园环线、宁强百里生态文化长廊、略阳八渡河氐羌文化、留坝紫柏山特色旅游、佛坪秦岭四宝旅游环线等风景线,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乡村旅游线路。 

  “四村”建设有序推进。去年,汉中市启动的800个清洁乡村、300个生态乡村、200个幸福乡村、20个魅力乡村完成建设任务,已通过县级验收。新启动建设998个清洁乡村,实现了全市清洁乡村全覆盖;在去年建成的清洁乡村的基础上,选择了200个条件较好的村,按照生态乡村的标准进行建设;改造民房立面,粉刷丑陋墙面,大力提升环境和整体风貌。在建成的生态乡村基础上,以建设农民幸福家园为目标,提升打造100个幸福乡村。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幸福乡村建设基础上,精心选择了30个特色产业突出、自然山水美丽、乡村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重点提升打造,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城固县双溪镇石堰坪村的建设是全市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2016年12月31日,市委书记王建军在石堰坪村调研时提出“基础设施再完善,主导产业再发展,村容村貌再改观,村民素质再提高,基层党建再加强”的要求,以及打造“秦岭明珠,真美石堰坪”的目标。双溪镇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成效显著。昔日满眼杂乱的广告墙变成了靓丽精美的“文化墙”。“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立春、雨水、惊蛰……”等传统文化元素篆刻在石堰坪村移民安置点墙面。在路边的民居墙体上刻画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巨幅山水画映入眼帘,将秦岭明珠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乡村活力不断释放

  发展阻碍在哪里,改革进行到哪里。针对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难点、“痛点”,汉中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和方法,向改革要动力,不断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核心在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更好地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我市的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和闲置资源自由流转,进一步激发农村内在活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土地流转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提升土地流转水平,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3.3万亩,流转率达2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根本性、制度性改革,涉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的治理体系。市领导多次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坚持农民集体财产权益保护不动摇,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动摇的“五条底线”,决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把农民利益改少了、改弱了。要完成好城固县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真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广以汉台区红星村、城固县莲花池村、洋县龙亭村等为代表的成熟改革模式,积极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济。 

  南郑区红庙镇西沟村便是“三变改革”获益者。该村自2017年以来,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理念,进行“三变”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之路,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对农村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先后完成了土地确权、清产核资。依托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起农户与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加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520亩入股汉中东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喜神谷农业观光园,公司每年支付18万元用于农户土地分红,吸纳周边5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根本要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汉中市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上半年,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出任务图、时间表,着力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七项改革”、强化“四个保障”,为“三农”加快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为了确保建设取得实效,我市实行分层推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实施,形成了“抓点带面、以线串点、梯次扩面”的建设格局。今年以来,市新农办在全市组织开展“整治农村环境、优化旅游环境”活动。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治理“五乱”为重点,整治村庄环境;以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治理农村污染;以绿化、靓化为重点,打造绿色景观,梯次推进、逐步扩大建设范围。 

  目前,已发动群众对重点村庄、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实行集中整治,累计清除“五堆”6500余处,治理“五乱”3200余起,整治“五象”2951处,农村脏乱差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五污”逐步得到治理,安排公益性岗位环卫员3280名,建立了农村环卫队伍,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加强。累计植树257万株、建花池8.5万余平方米,绿化道路4000余公里。充分利用特有的油菜花海、茶园、果园、水面等,精心设计,新打造多层次、多色彩田园景观和生态水景200余处,美化了农村景色,农村整体风貌逐渐改善。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实施新战略。汉中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幅别样的乡村美景图正在徐徐展开。(来源:汉中日报 周阳)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