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6月7日电(记者王林园、李碧念)“和土地谈一场恋爱”是肖云峰的选择。肖云峰是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县卞路口乡肖门村的新型职业农民,3年前从河南理工大学毕业后选择回家乡“种地”。
“种地?你是不是在外边混不下去了?”“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回家种地,肖云峰遭到乡里乡亲的质疑和反对,母亲觉得“很丢人”。
“只要市场有需求,种地就不丢人。土里刨金,我要做不一样的农民!”2014年,肖云峰回乡创办了沈丘县田野青种植专业合作社。
作为新型职业农民,肖云峰明白,不能只会低头刨地,还要抬头看市场。小麦、玉米利润薄就少种点,香蕉、红薯、水果玉米和药材白术有市场就多种点。
2016年,肖云峰种植的70亩水果玉米,收获后卖到了上海市场,1亩水果玉米净赚1500元,净利润是种植传统玉米的3倍以上。“国家对蔬菜产品采取的绿色通道政策降低了我们的运输成本,10吨水果玉米节省运费达1000元。”肖云峰说,除了水果玉米,他还种植了爆米花玉米等,收入也很可观。
肖云峰认为,大学生职业农民最大的优势在于对国家惠农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农业技术的掌控。目前,肖云峰流转的土地广泛使用滴灌技术,并实现了水肥一体化。
沈丘县农牧局局长童玉体说:“别人种玉米,他种水果玉米;别人种萝卜,他种水果萝卜;别人种甜瓜,他种绿宝石甜瓜……肖云峰流转土地500余亩走集约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并取得成功,得益于发展多元种植、利用最新技术、看准市场行情,归根到底还是大学生的视野与格局锁定了农业供给侧的改革提升。”
2016年底,肖云峰在沈丘县扶贫办、农业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将总投资扩大到80.2万元,其中包括以贫困户3年分红形式入股合作社的扶贫资金50万元,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人数增加到75户,实现政府、合作社、贫困户的多赢。
同样在沈丘县,槐店回族镇大王楼行政村的王晓康,2013年从河南工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毕业后回归田野创业,目前他成立的合作社种植了200多种苗木,这些苗木很多是引自澳大利亚和国内其他省份。
“把人的体验加入到农业中去,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王晓康说,苗圃种植园经过整合会成为休闲农庄,不仅可以通过优质别样的苗木促进农业增收,也有利于农村生态,通过生态旅游创收。目前,王晓康的合作社年综合产值达500万元。
据了解,沈丘县近两年有116名大学生返乡,创办各类企业、种植养殖合作社等各类经济实体87个,带动500余人就业。
在沈丘县的北部临县郸城,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王文一流转了500余亩土地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车厘子市场行情好、价格高,最多每亩年收入可达10余万元。”王文一说。
目前,郑州大学毕业的梁坤、鹤壁职业学院毕业的王晶晶等近20位大学生慕名而来,和王文一共同在家乡的土地创业。在政府支持下,他们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经营方式,对接250户贫困户进行产业脱贫。
周口市农业局科教科科长刘民乾说:“能够吸引众多大学生回归田野进行创业,是因为土地效益的巨大吸引力,而土地效益源于他们对市场的敏锐、对技术的把握以及科学的经营管理,如此,才能使平凡的土地生产出‘高大上’的农产品。”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长期关注农业问题的专家刘刚表示,“大学生创业潮”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同时激活农业创新和农村发展潜力。政府农技推广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仅局限于预防病虫害等基础性工作,还要为大学生“田野创业”所需农技提供保障。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