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默克尔低调访美,“救火之旅”成效有限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29 08:02:20

  4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展开为期一天的美国之行。虽然在美受到的礼遇无法与本周来访的法国总统马克龙相比,但默克尔仍希望在伊核和贸易等问题上影响特朗普的决策。从结果看来,默克尔本次“救火之旅”成效有限。

  会谈氛围较之上次有所改善

  白宫官网27日当天的声明形容美德关系“亲密而悠久”,是跨大西洋关系及北约的“基石”。1683年10月,13个德国家庭来到北美,定居在费城。今天,美国共有4400万德裔公民,特朗普本人也以自己是德国移民的后代而自豪,而美国前总统埃森豪威尔、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也是德裔。

  白宫声明称美德拥有深厚的贸易与投资关系,特朗普和默克尔在会见中强调加强经济合作。2017年,美德贸易达到2370亿美元,其中美国出口535亿美元。德国在美企业2015年投资70亿美元,雇佣67万名美国工人。

  美德还在国际安全与反恐领域进行合作。2014年以来,德国承诺出资15亿美元用于伊拉克人道援助,60亿美元用于援助叙利亚反对派及人道事务,以及24亿美元用于阿富汗发展及安全援助。此外,德国还是北约出兵第二大国,参与了阿富汗及伊拉克战事,并与美国一道参与了乌克兰、叙利亚问题国际进程。

  与去年初默克尔访问华盛顿时两人的冷淡关系相比,本次会谈的氛围得到了改善。在上次默克尔访美过程中,特朗普拒绝与默克尔握手,让默克尔在舆论中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而这次,特朗普不仅与默克尔握手,而且亲吻面颊。特朗普称他与默克尔有“十分出色的关系”,称后者“是位不寻常的女性”,并祝贺她竞选获胜。

  不过相比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华盛顿受到国宴款待,并且在国会演讲的待遇,默克尔的访问只能用“低调”来形容。德国马歇尔基金会专家克里斯托弗·马沙尔称,马克龙决意成为特朗普“在欧洲最好的朋友”,而默克尔则刻意保持距离。默克尔的个性也与马克龙明显不同,不能期望默克尔与特朗普过于亲密,但两人本次会晤的肢体语言已经更为友好。马歇尔基金会跨大西洋关系专家简·特劳则表示:“在特朗普看来,马克龙是个好伙伴,默克尔则很难缠。”

  工作议题依然无法达成共识

  不过在联合记者会上,双方的意见分歧仍然十分明显。德国媒体直言,在工作议题上,特默双方几乎没有达成任何重大共识。

  在美国是否会于5月1日豁免期后继续对欧洲钢铝产品免征关税问题上,默克尔没有明确表态,只称相信特朗普会做出决定。她还强调,德国正致力于削减对美贸易顺差。据德国媒体披露,德国有意重启“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欧盟委员会认为,如果TTIP得以签署实施,欧盟经济将从中受惠1200亿欧元,美国经济也会有900亿欧元的增长。但特朗普的期望显然要高得多。特朗普继续批评美欧贸易“不公平”,美德贸易“不互惠”。特朗普特别提到美国在汽车领域存在500亿美元的巨额对德逆差。他声称与默克尔深入讨论了这一问题,并同意使美德贸易关系向“公平”方向迈进。

  特朗普要求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盟国必须为北约承担更多军费,原因是北约对欧洲比对美国更重要。要求包括德国在内的北约盟友将军费开支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2%是特朗普的一贯立场。对此,默克尔再次强调增加军费是德国的既定政策。到2019年,德国将把军费开支提高到国民生产总值的1.3%,而到2024年则增加到特朗普所要求的2%。但默克尔所言的这一目标距离实现还有很远的距离。目前,德国军费支出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左右,以德国的经济体量,还差的0.8%是一笔巨额开支。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德国国内反战声音极其强烈,提高军费遭到各方面的反对。

  此次会谈的焦点无疑是伊核问题。2015年达成的《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简称《伊核协定》)曾被德国视作自己积极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但特朗普上台以来不断批评《伊核协定》,并威胁退出。这次,特朗普再次强调不能让伊朗获得核武器,但拒绝透露是否会于今年5月12日继续暂停对伊涉核制裁。默克尔承认伊核协议“并不完美”,也承认应采取更多行动,让伊朗“更加可靠”,但重申应维持伊核全面协议。法国总统马克龙本周稍早前访问美国时表示,希望美国别退出伊核协议,建议为协议增加新的条款。但马克龙26日在美国国会演讲时悲观地预测特朗普会退出伊核协议。

  而刚刚通过参议院确认的新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当天在布鲁塞尔参加北约外长会议时则明确指出,如果伊核协议不做出实质性修改,不克服其“缺点”,特朗普将“不可能让该协议在美国活过5月”。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欧洲项目副主任杰弗里·拉斯柯在接受美媒采访时表示,第二次“特默会”的基调是有点酸的醋,配上一点蜂蜜,“两位领导人同意相处,但在主要问题上没有真正进展”。而马沙尔则认为,马克龙和默克尔应对特朗普的策略虽然不同,但结局类似,都难以改变特朗普在贸易和伊核问题上的强硬立场。(张松)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