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交通强国:不仅“走得了”,更得“走得好”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3 08:16:20

  “我真是落伍了,国外哪有这么多共享单车啊,方便又环保!”前不久,旅美多年的留学生叶临风刚回北京,便被中国街头的出行新场景震撼了,“地铁覆盖全城、高铁联通全国、专车随叫随到、快递次日可达……中国交通发展太神速了,在一些领域,恐怕连欧美都追不上咱们!”

  “路修得越来越好、机场建得越来越大,可只要路还经常堵、飞机还老晚点,就不能算强。”在北京出租车司机唐师傅眼中,交通强国绝非修桥筑路那么简单,“不仅‘走得了’,更得‘走得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交通发展现状,不同个体有着不同认识;而对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交通强国”,大家也有着不同理解。在国务院新闻办22日举行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5位交通运输行业的优秀代表分享了对交通发展现状的体会。

  北斗的“中国精度”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大家对发展北斗的国家战略意识上的变化。还记得刚到交通运输行业的时候,这个行业非常不了解北斗,说GPS用得挺好的,没有必要发展北斗吧。”199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王淑芳,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首批大学生之一,“但是随着大家对卫星导航系统知识的熟悉,逐渐意识到卫星导航确实已经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于是,交通人开始主动应用北斗,掀起全社会‘北斗热’。”

  如今,我国首个北斗星基高精度增强服务系统——“中国精度”自2015年6月15日正式面向全球用户提供服务以来,3年间经历了蓬勃发展,基础用户量目前已超过5万。

  根据我国对北斗系统的规划,2018年北斗将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2020年全球卫星组网完成,全球用户都可以获得连续、稳定、可靠的北斗导航公开服务。“中国精度”的愿景是代表中国北斗产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成为时空信息领域全球领先的高精度专业产品与服务提供者。

  与此同时,不常出现在大众视野中的海上救捞行业,也因为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建立起覆盖我国重点水域的立体救捞网络体系。

  “救捞队伍刚刚建立的时候才120人,当时靠手拉、肩扛,发展到现在空中有救助直升机,水面上有大型专业救捞船舶,水下有抢险打捞装备,形成‘三位一体’的队伍建制。我们现在有各类救捞船舶195艘,救助直升机20架,饱和潜水作业能力达到300米,还有水下机器人ROV作业能力达到3000米,水下扫视深度达到6000米。”广州打捞局打捞工程船“华天龙”工程总监钟松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交通运输行业不断发展的背后,是科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科技创新推动着中国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在刚刚结束的2018年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怀进鹏院士表示,“交通运输迅猛发展,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从交通大国到交通强国的距离

  高速铁路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港口万吨级泊位均居世界第一,全社会客运量、货运量稳居世界前列……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接续努力,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

  回忆几十年来航运的发展,54岁的长江引航中心高级引航员姚泽炎自豪地说:“长江港口对外开放已经35年了,我亲身经历了长江航运的历史巨变。20世纪80年代初,几天轮到引一艘船,现在每天引一到两艘船。那时候的船只有1~2万吨,现在都能引10~20万吨的船。前几天我将世界上最大的40万吨矿砂船‘招商梦1’安全引领出江,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航运事业的这些变化也是我国身为‘交通大国’的一个缩影。”

  成为交通大国,让我们拥有了迈向交通强国的底气。那么,我国距离交通强国的目标还有多远呢?

  就综合运输水平看,我国的效率还有待提升。在货运行业,依托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多式联运是能够充分发挥组合优势、最大限度提高运输效率的方式。“目前,我国多式联运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水平不高。”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吴春耕说,在发达国家,集装箱的海铁联运比例通常都在20%至40%,而我国只有2%;多式联运占全社会货运量的比例,美国为10%左右,我国仅为2.91%。

  在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院院长张国华看来,“交通强国不仅是铁路、公路、航空、港口各自要强,更要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础设施体系和网络体系都强起来,提升整体的运输效率及服务水平。”

  历史上,葡萄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大国崛起的进程证明,交通强弱与国运兴衰息息相关。“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进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都需要我们锐意进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建设交通强国,从而为强起来的中国提供更坚强的动力、更充足的底气。”怀进鹏说。(记者 訾谦)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