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安徽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11 19:31:43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咬定青山”不放松——安徽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新华社合肥11月11日电 题:“咬定青山”不放松——安徽高质量绿色发展纪实

  新华社记者王圣志、陈尚营、徐海涛

  今年10月,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在安徽揭牌;今年1至10月,长江流域安徽段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3.1%,为2016年国家监测和考核以来的最高值;2018年,安徽省空气PM2.5平均浓度近年来首次降至49微克/立方米以下……安徽严把红线、严守底线,坚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追求高质量的绿色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8%,快于全国1.6个百分点。

  从源头修复 水清林绿“颜值高”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的新安江,蜿蜒而下,在浙江省淳安县汇集成为千岛湖。深秋的新安江,江水清冽,两岸山岭绵延起伏。白墙黑瓦的徽州民居,在色彩斑斓的山林间时隐时现,宛如一幅绵延不绝的山水画廊。

  “为保护一江清水,两岸群众转变生产方式,从养殖业逐步向种植业和旅游业转变。”黄山市徽州区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局长蒋红艳说。2012年起,新安江流域启动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目的是保护环境、持续发展。

  如今,新安江已成为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2018年,安徽省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经验推广至全省,安徽121个断面纳入补偿范围,涵盖全省境内的淮河、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重要湖泊。

  山水相依,让青山绿水相得益彰才是最好的风景。但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为了经济发展,违法侵占林地,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时有发生。

  安徽省自2017年开始,探索实施林长制改革,建立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五级林长体系,设立5.2万余名林长,围绕“护绿、增绿、用绿、管绿、活绿”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不砍树,能致富”。

  作为全国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宣城市旌德县在推进林长制改革中,通过以林地入股合作社、发展林下经济、推进全域旅游等5种方法促进林农增收,真正做到了“护绿生金”。安徽省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已有21个省试点或全面推开林长制改革,入选中央改革办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

  响应美好生活需求 严守底线抓治理

  夜幕降临,乘船至芜湖市长江与青弋江交汇处,两岸霓虹闪烁,古老的中江塔、设计现代的芜湖大剧院、鳞次栉比的高楼,在变幻旖旎的灯光下,如画般倒映在江水中,构成一幅“十里江湾”美景图。

  三年前的情景大不相同。美加印象小区毗邻长江,业主方金贤说,以前这里不光脏乱差,还存在不少安全隐患,“乱七八糟的都是各种船,哪有现在这么漂亮,白天是花园,晚上看夜景。”

  中石化安徽芜湖分公司油品码头当时就在这段江岸边,在距离码头仅百米远的下游,是供应着部分芜湖居民日常饮用水的自来水厂取水口。“因为建设得比较早,都是合法合规的,但现在发展的理念和要求不一样,那就必须要改。”芜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油品码头搬迁在2017年完成,同时还拆除了其他200多个非法码头和采砂点,释放长江干流岸线近30公里,做到了“还岸于民”。

  芜湖市“十里江湾”只是安徽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一个缩影。

  安徽聚焦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安徽的23个点位问题,部署开展“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着力解决“23+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对长江流域存在的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及风险隐患进行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

  合肥市居民时刻关注着“大水缸”巢湖水质的好坏。令人欣喜的是,巢湖湖区水质总体稳定,今年1至9月湖区总磷浓度较上年同期下降25%。围绕巢湖综合治理,合肥市规划建设10大湿地公园,总面积近100平方公里,正在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开放共赢的原则。”9月20日,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举办的创新驱动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高端论坛上,海螺集团董事长高登榜作了交流发言。

  水泥行业的污染问题一直为人所诟病,海螺集团依靠技术改造和创新,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2018年海螺投资近7亿元在33条生产线实施湿式脱硫、29条生产线实施复合脱硫。以芜湖海螺为例,5000吨生产线改造后,整体脱硫效率达到98%,二氧化硫排放折算浓度远低于国家及同行业标准。海螺集团技术中心副主任詹家干说,海螺集团首创的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技术,既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又使企业成为当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聚点成线,安徽省沿江多地的开发区加大生态创建力度,护航园区绿色发展。马鞍山市积极推进各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及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串起循环经济产业链,实现了“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周边地区大循环”。

  合肥作为安徽省会,在绿色发展上也是当仁不让。合肥市以环保督察为抓手,倒逼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加快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2018年,查出“散乱污”企业1826家,完成整治1502家,同时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对合肥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80.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53.5%,创历史新高。

  2016年7月,安徽省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方案》,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绿色发展符合安徽实际,一场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的行动正在古皖大地上蓬勃展开。(参与采写:高敬、崔恩慧、张书旗)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