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台北5月20日电(记者石龙洪、陈键兴、贾钊)“果农眼泪流”“观光惨兮兮”“经济很沉闷”“同胞感情伤”……民进党当局上台两年,一手造成两岸关系恶化,冲击两岸交流合作,伤害台湾经济民生,让岛内民众怨声载道,舆论批评声浪高涨。
台东县鹿野乡的刘姓果农告诉记者,台湾凤梨过去九成销往大陆,现在因为两岸关系不好,销量大减,滞销的凤梨价格从过去每斤十七八元(新台币,下同)惨跌了一半。他感叹说,民进党当局不好好处理两岸关系,让台湾农民深受其害,“执政者不知道我们的辛苦”。
两年来,两岸关系冰冻重创台湾观光业。数据显示,2015年来台大陆游客有418万人次,去年已降至273万人次。《中国时报》估算,两年来大陆游客减少,使台湾观光收入流失约1042亿元。
“两岸是一家人,关系本来好好的,为什么要搞‘台独’,真是不顾老百姓死活。”台东王姓出租车司机过去常接待大陆游客,但这两年业务量大受影响,现在平均每天净收入仅三四百元。他直言,日子越来越难过,看不到希望。
《联合报》最新民调显示,有五成六受访者对台当局领导人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感到不满,满意者仅占二成四。岛内一家网络媒体就当局领导人最迫切要处理的事项进行民调,有53%的网友认为是两岸关系,占比高居首位。
连日来,台湾舆论和各界人士密集检视民进党当局“期中考”成绩单,两岸政策是最受关注的焦点。
“当局执政两年来不接受‘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制度化协商中断,两岸关系越来越僵。”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局“文化台独”“柔性台独”“渐进台独”“去中国化”动作不断,造成两岸紧张对立、互信基础丧失、对话协商停摆、交流合作受阻,对台湾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产生显著负面影响,民间叫苦不迭。
《中国时报》社论认为,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造成两岸两会互动停摆、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续商谈“等同搁置”,“外交休兵”结束,加上强推“去中国化”,行政机构负责人公开声称是“台独工作者”,让两岸关系“陷入空前紧绷状态”。
两年来,尽管民进党当局极力推动“新南向政策”,但岛内舆论多认为,台湾发展经济绕不过大陆。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王文渊日前对媒体表示,大陆市场是台湾产业投资布局及贸易的最重要环节,若两岸关系持续未改善,将导致台湾企业丧失发展契机。
岛内媒体还批评说,当局执政两年来,从拆除成龙赠送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的“十二兽首”、清明节取消遥祭黄帝陵、郑成功收复台湾祭典降低规格,到新课纲大幅缩减中国史,《开罗宣言》不列入教材,“去中国化”动作不断,让台湾社会陷入分裂对立。
令社会深感忧虑的还有,民进党上台后,凭借在立法机构的多数席次优势,修法降低“公投”门槛,助推“台独”势力鼓噪操弄“入联公投”“正名公投”“独立公投”,拉高台海局势危险系数。台北商业大学副校长刘瀚宇忧心,“台独”必将导致严重冲突。
据岛内媒体披露,大陆公布惠台31条措施后,台当局不是从正面积极回应,而是研拟所谓“因应方案”,抛出多项限缩两岸交流的措施,如限制科研机构、大学教师及相关人员参与大陆国家基金及研发计划,不得应聘赴大陆任教,又如引进大陆书籍须经审查许可方能在岛内出版。
佛光大学公共事务学系助理教授柳金财认为,限缩两岸学术交流合作不利于台湾学术发展,若当局硬要干涉或管制,只怕会继续加快台湾人才流失。台湾战略学会理事长王昆义指出,两岸交流停滞让台湾变成“失速列车”,而“失速的台湾”终将变成“停滞的台湾”。
观察前景,台湾资深媒体人王铭义说,台当局领导人执政困境的症结就在能否化解两岸僵局,如其缺乏突破的勇气,不敢开创两岸新局,“恐将难逃历史非议”。
庞建国则表示,大陆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吸引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西进大陆,这已经成为两岸关系的另一道风景。两岸重回正常往来轨道,台湾发展才能获得活水挹注。如今,台湾民众愈加认识到世界形势变化和大陆发展进步,更为理性看待两岸关系,时间定会站在正确选择的一边。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