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1日电(记者郭奔胜 钱春弦 邱小敏)有这么一家企业,与中国改革开放40年紧密相伴,与海南建省办特区30年一路同行;有这么一家企业,以翱翔蓝天为梦,以矢志创新为路,以服务社会为本,敢为人先,孜孜不辍,书写了一部精彩的创业史。
这就是海航。25年筚路蓝缕,25年胼手胝足,25年燃情岁月,在一个又一个时代考题面前,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长答卷。
从1到1187:原来你是这样的海航
走进海口市美兰区国兴大道7号的海航展览馆,有这样两幅画面,深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当年矮仄的三层旧楼,和现在高耸的31层海航大厦。展板上的这两幅对比图,浓缩了四分之一世纪的栉风沐雨,诉说着南国宝岛上动人心弦的海航故事。
世界五百强、海南省百强企业之首、Skytrax五星级航空公司……这些标志着实力的荣誉,展示了25年来从天涯海角起飞、从中国飞向世界的海航步履。
飞得再高,心系大地;走得再远,牢记来路,永不淡忘的是那份奋斗的初心。
1993年5月2日。一架身披海南特色“鹿回头”标识的波音737-300客机,承载着海南人民的蓝天梦想腾空而起。海航故事就此拉开帷幕。
从一架波音737飞机起步,到去年集团运营管理飞机1187架;从一条航线,到五大洲2300条航线;从最初的五位创始人,到去年提供就业岗位43万。海航打造并拥有了7个世界级产业、15个世界级品牌,成为宝岛海南的一张名片,世界民航业的后起之秀。
海航集团运营管理飞机近1200架
2015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2017年排名升至第170位。从一家地方性航企,一跃成为业务覆盖五大洲、资产过万亿的全球化产业集团。
这样的发展速度、这样的增长质量,是中国最年轻省份海南发展的生动注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生动缩影,如同一滴水映射着太阳的光辉。
海南人民以其品牌为荣,全球乘客为其服务点赞。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依靠服务创新,从天南一隅飞向世界各地,经风雨而不倒,历霜雪而弥坚,三度进入哈佛商学院案例,述说着的正是中国民航业宝岛生力军的故事。
岁月变迁,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青睐的初心不改。图为海航空乘人员的五代服装,反应了时代的变化。
时代赋予机遇:惟青睐矢志创新者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挑战,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机遇。如何把挑战变为机遇,海航人一直在探索,海航人一直在奋斗。
弄潮儿向涛头立。在海航人看来,25年成长中,最重要的机遇就是改革开放。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就不会有海航。于海航人而言,这是他们心中激荡的最强音。
海航的诞生、起步、发展、壮大,既是时代使命使然,也是历史大势造就。
“海航的成功归功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民航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政府和海南人民的支持,对此海航人都念兹在兹。”海航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峰说。
1988年海南建省,琼州海峡没有可靠的航空运输,制约着宝岛的快速发展。打破这一瓶颈,变天堑为通途,实现海南人民的夙愿,成为海航诞生发展的初心。
一定要想办法飞出去!
1990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政府支持下,创始人陈峰、王健带领一批年轻人,开始了海航艰苦的创业历程。
海口市海府路105号,这是海航的创业地点。“由于没钱,只能在这处偏僻地方租用三层楼房中的一层。楼房散发一股霉味,对面是猪圈,污水横流,猪叫声不绝于耳。”25年过去了,创业者们记忆犹新。
海航梦起飞的地方:海口市海府路105号
航空公司是资金、技术和人才密集的行业。海南省当时年财政收入不到7亿元,而买一架波音干线飞机就要3亿多元。很多人认为,这是天方夜谭说梦话。
就是要为海南人民筑梦,而且是无负改革开放时代的新梦。“1991年5月,我们提出了两个至今仍在施行的发展战略。”海航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董事长王健说,第一是海航要成为一家国际化航空公司,第二是依靠市场机制,利用证券市场和股票发行来解决资本需求,推动产融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企业管理。
为了引进大飞机,王健挂帅“波音737运营”领导小组组长。精诚所致、金石为开。1991年7月,原民航总局、原国家计委先后批准海航引进4架波音737飞机。
1993年4月,作为海南人民拥有的第一架飞机,波音737-300飞机抵达大英山机场,并于5月2日完成海口-北京首航,实现当年运营、当年盈利。
1993年5月2日,海航海口-北京航班首飞典礼
改革是时代的主题,创新是发展的密钥。这一群筑梦人,以创新为天梯,矢志不渝,使海航创业的每一步都成为对创新一词的注脚。
没有同类航空企业的资金充沛,就要向制度创新要出路。海航大胆进行内联股份制尝试、规范化股份制尝试与改造。1992年10月,中国民航第一家规范化股份制企业——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募集股本金2.5亿元人民币,海航再度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说起在海南创业,就不能回避楼市泡沫的洗礼。
上世纪九十年代,经济过热导致海南楼市崩盘,银行业萧条。刚刚起步的海航面临巨大挑战。银根紧缩,市场低迷,通过融资实现跨越发展之路,一时迷雾重重,海航该往何处去?
创业者第一次将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的华尔街,形成“募集外资股,利用国际资本,发展运输事业”的大胆思路。
开放出机遇,时势造英雄。1994年,中国民航局、原外经贸部宣布有条件地允许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
改革开放大潮中,海航再次成为第一个出海者。陈峰、王健多次出入华尔街。他们住小旅馆,在街头啃汉堡,在异国他乡开始一场与国际资本大鳄的对话。
艰苦卓绝的谈判,换来真金白银的收获。1995年,成功募集资金2500万美元。海航成为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航空公司。
对一家企业的重要考验,就是经济周期的山重水复。1996年本轮紧缩政策刚刚结束,1997年金融风暴就席卷东南亚。市场需求急剧下滑,中国民航业发展受挫。资本市场波动、航材价格攀升、美元债务成本走高,年轻的海航举步维艰。
在全行业面临衰退之时,中国民航局提出对航空企业进行大规模重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宿命论一度甚嚣尘上。
此时的海航,市场占有率不足2%,随时都可能被兼并。不能按部就班,必须弯道超车。船大不怕风浪急,海航迅速提出“一主两翼”的发展战略,确定多元化发展方向。2000年元旦,海航组建海航集团,向机场、旅游、航空租赁等相关上下游行业拓展,并迅速以“出岛战略”完成一系列横向重组:并购长安航、新华航等,重组美兰机场,成立西部航空,在获得航线资源同时,迅速扩大市场份额。
国际上,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美经济遭受剧烈冲击。在国内迅速壮大的海航,敏锐地把握全球行业重组机遇,从2010年开始启动一系列并购,涉及航空租赁、飞机维修、集装箱租赁、旅行社、酒店等。一系列大规模收购并购,迅速增强了海航的发展实力。
“通过大手笔海外并购,海航做大了。从做大走向做强,如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对海航人,这是新时代的问卷。”王健说。
健体魄强主业:迎接高质量发展新挑战
改革永远在路上。进入新时代的海航,虽然已是世界级企业集团,但海航人始终保持了一份清醒:世界经济及航空业深度调整远没有结束,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航空业,必须直面新挑战,要有所必为,有所不为。
企业没有“舒适区”,创业者没有节假日。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伴随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航油价格屡创新高,生产经营成本飚升,海航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
在国内,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中央强调防风险、去杠杆、服务实体经济。把握国家发展脉搏,海航必须与时俱进,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杠杆,努力降低负债率。
“25年创业史,只说出了故事的开头。更多的挑战属于未来。”海航集团董事局副董事长李先华说,在新时代如何与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同频共振,如何避免“大企业病”,敢不敢“向内开刀”,海航人的思考从未停止。敢于自我审视、勇于自我超越,创业者才能永葆青春。
海南航空与梦工厂合作推出的三架“功夫熊猫”涂装飞机翱翔蓝天
海航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为海航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2018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为国家赋予海南新的历史使命之一。
这也是海航的机遇,这更是海航的担当。作为深耕海南25载的企业,海航计划将在未来5年新增海南始发国际航线40条,力争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助力实现海南开通国际航线100条以及入境游客量达到200万人次的发展目标,为自由贸易港架起更多虹桥。
美兰机场二期规划设计效果图
“更好地聚焦主业,把关联不大的产业剥离出去,做大做强航空主业;解决流动性问题,针对全球业务适当收缩;加强创新,深化内部管理,打造新时代品牌内涵……这一直是管理层的想法,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王健说,面对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海航找到了化解自身生存挑战的新机遇,新一轮发展路径和自我再造,就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中。
新一轮改革开放,再次使海南成为创业的热土。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神州大地机遇无限。“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高质量发展,这是包括海航在内的民族企业做强做专主业,实现自我再造,步入下一个25年新辉煌的历史机遇。”陈峰充满信心地说。(以上图片均由海航集团提供)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