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 题:新起点 新目标 新气象——访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
新华社记者 刘怀丕 宋晓东
“打赢蓝天保卫战。”中国气象局局长刘雅鸣倍感责任重大,“在整个生态体系中,气象是基础和前瞻。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我们气象部门要发挥好基础性、前瞻性和保障性作用。”
据介绍,在过去的5年里,气象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防灾减灾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今年上半年,我国被世界气象组织认定为世界气象中心。
在百姓的日常感受里,近些年,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准度都在逐步提高。
“通过‘观云识天’预知天气变化、趋利避灾,古已有之,今更胜昔。”刘雅鸣介绍说,气象监测是预报的基础,也是他们大力推进的重点领域。
我国目前已基本建成天基、空基、地基三位一体的气象灾害立体监测网络。在地面建成了6万多个监测站,覆盖了全国96%以上的乡镇。
正是雷达、气象卫星等现代化气象观测手段的发展,为更加准确地“观云识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减少气象灾害损失、保护人民安全福祉提供了可靠支撑。
“当然,我们要在对老百姓特别需要的小尺度的、突发的天气灾害监测上进一步加强;还要在提高预报精确度、预见期上下更大工夫;同时进一步加强气象核心科技攻关。”刘雅鸣说。
气候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气象灾害多发频发。“在我国,气象灾害发生率占自然灾害的71%左右,能否科学精准预测预报气象灾害至关重要。可以说,百姓安危的分量有多重,气象综合防灾减灾的担子就有多沉。”刘雅鸣表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纯的天气预报信息难以满足公众的需要,精细化的产品和个性化、智慧化的服务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气象部门将致力提供更全面、更周到、更精准、更体贴的气象保障服务。
守正开新,气象万千。
“新时代,我们要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我们这代气象人的努力。”刘雅鸣信心满满地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