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图为南京一所小学的孩子们正在跳足球操。 泱波 摄
记者梳理发现,已有包括北京在内的20多个省份公布了当地的足改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有至少13个省份将举办、承办大型国际赛事甚至“积极参与申办世界杯”写进文件。
“世界杯”、“高水平赛事”字眼频现
日前印发的《北京市足改方案》在远期目标中,提及形成成熟健康的足球文化、积极申办国际顶级足球赛事的内容,这与《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全社会形成健康的足球文化”、“积极申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相得益彰。
其实早在一年前,湖北就已将积极申办引进高水平足球赛事写进文件,并明确提出支持武汉市参与申办世界杯、国际A级赛事、中国之队等顶级赛事,支持具备条件的省内其它城市申办国际国内高水平足球赛事。
江苏、浙江两省也把“申办世界杯”写进规划。浙江的目标是“具备承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分赛区等国际大型足球赛事的条件和能力”,而江苏提出要“积极参与申办世界杯、亚洲杯等重大国际足球赛事”。
除此之外,不少省份的计划都涉及办赛层面,包括山东、内蒙古、天津、重庆、湖北、河南、陕西、海南等地都提及申办或承办“高水平”、“大型”、“重大”国际足球赛的计划。
阶段目标明确 细化到具体数字
从《总体方案》到《中国足球协会2020行动计划》,关于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顶层设计渐渐细化。随着各地足改深入,明确的阶段目标亦有共通之处。
如江苏省的足球改革目标,分别、具体、直接落实在足球人口规模、足球竞技成绩、品牌赛事建设、各层级俱乐部规划发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覆盖面和足球场地规划建设等各个方面,并提出了量化的数字指标,要求各项发展的目标数基本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资料图:内蒙古校园足球联赛开幕式。胡海波 摄
浙江则计划在2025年目标完成足球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中包括青少年足球人口大幅增加,职业联赛组织和竞赛水平达到国内一流,并具体到:各个年龄段国家队中都有该省输送的优秀运动员、具备承办国际足联男足世界杯分赛区等国际大型足球赛事的条件和能力这些细化的目标。
北京市印发的方案中,将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分项展开。其中近期具体目标包括,足球场地数量达到1610块,平均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0.7块以上;建设好23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小学生经常参加足球运动人数不少于20万;全市经常参加足球运动的人数超过100万等。
资料图:脱钩前戏的中国足协,摄于2015年5月。如今,下行的足管中心已不复存在。
地方协会“脱钩”进行时
根据《内蒙古足球协会改革实施方案》的路线图、时间表,内蒙古将于2017年年底之前全面完成足球协会和体育局的脱钩。“脱钩”改革的内容在各省份方案中均有提及,自《总体方案》规定了中国足协的职责定位,明确了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后,地方足协的脱钩一直在进行中。
早在2015年9月,作为中国五个足球试点城市之一的广州,率先出台首个地方足球协会改革方案,成为第一个与体育行政部门脱钩的地方足协,也拉开了各地方足协脱钩改革的序幕。
各地文件中关于“脱钩”方面的表述,与《总体方案》基本相同。需指出的是,“脱钩”并不意味着“托管”,中国足协改革之初的工作会议上,足协负责人已提出要求:“脱钩不是脱离,不是彻底不管,地方足协在业务开展等方面要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脱钩后,各地体育行政部门不仅不能对足球不管不问,对承担体育改革‘试验田’和‘突破口’的足球,还要予以特别的重视,做好业务指导和监管的同时,进行引导和服务。”
资料图:山东临淄举行的足球文化寻根之旅。 王同武 摄
因地制宜 地方特色鲜明
足改调动了地方足协的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也成为特色。比如,目前浙江拥有2支中甲球队,其中杭州绿城曾多年征战中超。此次浙江省的文件就提出,将努力打造国内领先的男子足球职业俱乐部,培育稳定的球迷群体和丰富的城市足球文化。同时,鼓励地方组建职业足球俱乐部。杭州、宁波、温州等有条件的设区市分别组建1支以上职业足球俱乐部参加全国不同等级的足球比赛。
而在诞生蹴鞠的山东省,当地的足改计划就提出:深入挖掘淄博“世界足球起源地”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传承足球文明,推广足球运动,开展足球(蹴鞠)文化交流合作,加快“世界足球起源地”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其品牌影响力。
职业足球开展相对较晚的内蒙古,也提出要打造具有内蒙古特色的青训体系:加强与职业足球、社会足球的协作,以集训营、训练营、青训营等形式,依托青少年足球竞赛联赛体系,建立健全培养、发现和选拔优秀足球后备人才的机制。
广东省则提出“南粤地域文化特色”。文件指出,要利用广东地域和气候优势,精心举办每年一届的“省港杯”、“粤澳杯”和“穗、港、澳”小型足球赛等历史悠久、影响全国、具有南粤地域文化特色的体育交流活动。(记者 王牧青)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