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拥有私人飞机对于一些人来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您听说过私人卫星吗?就在2月2日下午15点51分,我国国内首颗私人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卫星的拥有人称,它不仅可以和别的卫星肩并肩,而且未来还可能开直播赚钱。这是怎么回事?
国内首颗私人卫星发射成功
2月2日,“风马牛一号”卫星搭载长征二号丁火箭在酒泉发射。
记者:“刚刚发射的火箭一共运载了七颗卫星升空,其中的风马牛一号就是国内的首颗私人卫星。不过这颗卫星长度仅有30厘米,相当于一个鞋盒的大小,重量也不到4千克。 ”
风马牛一号主要搭载了4K全景摄像头,可以呈现360度太空高清照片,卫星入轨后将每天过境中国三次,向地球实时传输音频和图片内容。卫星的拥有者希望用它来实现卫星和手机互动娱乐的结合,探索媒体的新玩法。
首颗私人卫星投入成本500万
通过卫星直播获得收入,是这颗私人卫星的商业模式之一。比如直播陨石或者某个天文现象,采用收费的方式向付费用户开放,实现盈利。
据介绍,研制发射这样一颗卫星的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主要包含了研制、发射和后期运行维护几方面的费用,总投入在五百万元人民币以内。当然,发射私人拥有的卫星在我国还是第一次,因此其探索意义更大,离盈利或许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怎样才有资格拥有私人卫星?
怎样才有资格能发射一颗私人卫星呢?其实审批工作并没有限制发射的主体,这次“风马牛一号”的审批也只用了半年多时间。
首先要拥有能研发出符合技术标准卫星的专业团队,然后将卫星需要搭载的功能上报相应主管部门审批,再找到发射服务方付费安排火箭上的位置,最后在气象等因素都合适时,按计划完成发射。据了解,目前国内约有三四十家从事卫星相关业务的民营企业,但真正能制造卫星的企业只有不到十家。本次发射的卫星的研制方就是一家私人企业: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亦庄)的翎客航天。
民用商业航天要“飞”了?
在美国,各路科技大佬纷纷掷重金投入航天产业。而在我国,虽然目前各项航天发射还基本上是政府主导,但政策已经逐步向民营企业放开。2018年预计将是航天产业的一个风口。
随着国内军民融合的提出,航天产业逐步进入政策密集期,火箭和卫星领域开始向民营资本放开,已有多家国内商业航天企业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迅速崛起。去年年底,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举行A轮增资签约仪式,与8家社会投资机构(含部分民营社会资本)签订协议,募集资金12亿元。目前,国内多地也都在鼓励发展航天产业。而在北京,据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发区将对民营航空航天产业中的领军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群,目前该开发区已有多家民营航空企业落户。
而“风马牛一号”的成功发射,将从应用层面探索卫星应用的商业模式与应用场景,并将卫星应用于教育、媒体、公益等多个领域,对于未来航天商业的发展颇具意义。
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付志恒:“过去卫星被称作皇冠上的明珠,现在已经进入平民时代了,国内来讲目前还未看到商业航天公司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未来国家肯定会出台更多鼓励的政策来支持商业航天的发展。 ”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航天商业发展起来,意味着大家参与其中的门槛会降低,无论是进入这个行业工作还是参与航天发射,机会都会增多。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