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扶贫 > 扶贫前沿 > 正文

扶贫路上显初心——记松桃招商局中共党员吴望的驻村帮扶故事

文章来源:中华通讯社
作者:杨正文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30 15:39:34
中华通讯社铜仁10月30日电(通讯员 杨正文) 自2016年年初以来,松桃苗族自治县招商局中共党员吴望响应组织号召,到松桃最偏远、最落后的甘龙镇友杠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组组长,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战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通过3年多的穷力,看到贫困户脱了贫,脸上有了笑容,发自内心的高兴,工作再累也值得!”吴望说。
吴望同志3年多来,凭借着年轻人的一腔热情,坚守扶贫一线,俯下身子抓扶贫、带着感情搞帮扶,将最美的青春奉献在扶贫工作上,展现了一名中共党员、年轻基层工作者的风采。
带着思考走进友杠。初到友杠,吴望同志与村民们的交流成了他的第一个难题。在走村串户,了解村情民意的过程中,他发现,因为浓重的苗音,使他与村民的每一句交流都需要重复上好几遍甚至需要村干部在一旁的解释。白天他走访村里的每家每户,在田间屋檐下与村民拉家常、宣传政策,晚上自我练习放慢语速、字的发音、方言……就这样,一个星期后,他的讲话农户可以轻松地听懂了;一个月后,他在拉近与村民距离的同时,也将精准扶贫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两个月后,很快有了本明白帐:全村辖6个自然寨,10个村民组,321户,1187人,贫困户54户,215人。对党员群众思想状况、留守儿童的生活情况、哪家有残疾人、哪家有孤儿、哪家生活贫困,他一清二楚。他和村干部多轮次核查和甄别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摸清底数后,他多次组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组织村支两委、致富能人多次外出寻找致富路,理出了“生态立村、产业兴村、文明富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明晰了友杠村脱贫和发展方向。他撰写的关于村情、村集体经济等调研报告得到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认可。
带着责任发展友杠。他深知,脱贫攻坚不是耍嘴皮子功夫,他和村干部反复商讨,实施四招联动的脱贫之策。
第一招,治本。农村发展“支部”最关键。初到友杠,摆在他面前的是:基层组织薄弱,党员老龄化,发展缺乏带头人,办公条件差等问题。他积极回单位争取帮扶资金4万余元,筑牢阵地。充分用好“三会一课”、“两学一做”、“党员活动日”、“新时代讲习所”进行宣讲学习,邀请各级领导到村宣讲传达中央各次会议精神8次,利用微信群、展板、标语、讲习所传递党的好声音。2017年以来,在村支两委配合下该村新培养1名预备党员,2名积极分子。同年友杠村党支部被授予“全镇优秀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第二招,治穷。群众致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关键。村里一缺资金,二缺门路,怎么办呢?无时不在困扰着我。油茶、香樟、花椒等产业讨论一年多了,一直没有落实,友杠也不适合发展这些产业。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立足原生态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多方筹资,建成年产1万斤楠竹笋干烘干厂房。目前产品已实际创收。为使其成为长效产业,他在拓宽销售渠道又出新招,将产品注册商标后,通过外包装与真空包装销售。2018年,友杠村积极响应省、市、县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通过“民心党建+村级合作社+贫困户”新栽白术140亩,辣椒50亩。友杠村统计员说:“今年光白术、辣椒、竹笋加工劳务费发放接近3万元,激活了农村部分剩余劳动力,拓展了他们的增收渠道”。2019年,为多渠道使农户增收,他和村支两委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种植绞股蓝项目,采用“民心党建+公司+农户+贫困户”模式进行,公司免费提供种苗、技术培训,保底价包回收。
第三招,治差。友杠村水、电、路、讯落后太多,2016年,全村唯一硬化一条未完整的通村路,其他全部空白。为了改善基础设施、整治村容村貌,到村后,他迅速走遍村里的每个角落,和驻村工作队员高标准规划全村路网、弱电网、人畜饮水、人居环境、绿化亮化项目,然后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逐个争取实施。共同协助完成1条通村路硬化、全村6个自然寨组路硬化及人蓄饮水工程、1条出省路毛路挖方,新争取到两条产业,现已经完成施工设计,近期将开工;协调1.2万元资金解决田家寨饮水困难;全村通过“一事一议”“五改一化一维一连”实施整村人居环境改造,现已经完成总工程量的80%,剩下的由脱贫攻坚工作队加紧督促引导农户并切身参与,争取6月底完工;联通、电信、广电等互联网和有线电视连通到村,7月将实现“村美、路洁、业兴”的美丽乡村格局。
 
第四招,治智。扶贫先扶智,教育需从娃娃抓起,改善村小的教学环境,势在必行。他到村的第二天,就深入村小调研,走进村小,一切比想象中还要差,除了一栋教学楼和几十张课桌外,其它都是空白。通过与学校负责人详细交流了解情况后,他同派出单位向苏州市吴中区青商会争取到3万元教育帮扶资金,解决了村里一直缺少的小篮球架、兵乓球台、图书、书包、篮球、学生校服、山村幼儿园学生午睡床、被子……2017年,通过他的努力,友杠村与天津科技大学一人一笔描绘蓝天支教队达成3年暑假志愿支教活动共识,每年前来支教15天,目的是让友杠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让他们有梦想、有感恩和团结的精神,有读书就能摆脱贫困的决心。
带着情感融入友杠。感人心者,莫夫先情。“住进了友杠村,我就是友杠人。”他是这么说,也这么做了。
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友杠村留守老人和贫困户较多,他多次和帮扶单位对接,截止目前,帮扶困难党员和贫困户资金和物资共2.5万元;他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何光远、田永和、赵素平家中有人患有大病,生活困难后,第一时间帮助他们申请了0.7万元民政临时救助。每个月的工资我都没有往家送,因为他看望与帮助像糖尿病人吴应珍一样的村民太多,因为他需要用自己车送重保和未超过62岁五保户办理“精扶贷”的用车情况太多。
顾了大家,舍小家。
20183月驻村年限满后,他本可以离开友杠村,回到县城陪在家人身边,但面对友杠2018年脱贫的任务艰巨,镇政府与村民们的真挚挽留,他毅然地选择了留下,继续轮战脱贫攻坚,带领友杠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致富。驻村这三年多来,他没有好好陪伴家人,甚至连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都还认不出自己这位父亲。
三年多的驻村生活,使他历经了磨炼、学会了感恩、明白了责任、懂得了担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他将继续忠于自己的选择,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努力创造友杠村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实践中丰富自己的人生,让平凡的人生在驻村工作中闪光。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