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扶贫 > 脱贫故事 > 正文

整乡脱贫 “变身”美丽乡村

文章来源:凤凰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4-20 09:10:05

  阳春四月,春暖花开。

  走进海东市平安区巴藏沟回族乡,映入眼帘的是整齐的民居,宽敞的道路,景色宜人的小游园……乡政府办公楼前一条新修的公路沿着低丘缓坡穿村而过,远处山上茂密的树林已泛出浓浓绿意。


 

整乡脱贫 “变身”美丽乡村

  “没想到农村变化太大了,越来越干净,越来越漂亮了。”一直在外务工的小星是巴藏沟乡下星家村人,一年没有回家的他,去年回家看到家乡的变化,不禁惊讶道。

  “几十年没有清理的垃圾被清走了,农村也有了水泥路,环境、空气比城市好,现在村里还来了不少游客。”看着村里一点点改变的村民周玉兰感受更深:“今年,我在外打工的儿子打算回村里开个农家乐。”

  “废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头有树荫……定时收集垃圾的环卫车已经成了村里一道风景,垃圾箱、垃圾车等公共设施,如今在农村随处可见。”巴藏沟乡乡长杨占孝告诉记者。

  乡村美了,告别脏乱差

  给记者指点着自家的房屋——外墙白瓷砖贴面,屋内仿瓷涂料粉刷,铝合金玻璃门窗透亮,没有围墙的院子里除了一片水泥平地,还有一个小“花园”,里面种着一些花草、小葱、小白菜、辣椒……周玉兰满脸是舒心的笑容。


 

整乡脱贫 “变身”美丽乡村

  这正是得益于近年来平安区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大力实施的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

  平安区新农办主任冶占龙告诉记者,在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全覆盖的基础上平安区还将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工程纳入财政预算,启动年投资200万元,并逐年增加100万元,直至达到500万元。

  冶占龙说:“我们通过‘美丽小庭院’‘五个一’‘小手拉大手’‘星级文明户’‘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花园式、园林式美丽乡村’等创建活动,积极探索和实施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常态化保洁,并通过绿化、香化、美化、净化、亮化、硬化,配备必要的环卫设施、建立垃圾统一填埋点和河道水系小流域治理,优化了城乡生态环境,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彻底解决了多年来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

  随着乡村环境的不断改善,下星家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村里有几处新建或在建的二层小楼。乡长杨占孝说:“这些基本都是村民回村投资建造的,准备发展农家乐和民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将为村里后续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乡村美了,身心有所寄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巴藏沟的一座座乡村,除了房屋美化、道路整洁外,还配备了群众活动广场、图书室、健身器材等公共服务设施,不仅改变了村容村貌,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家住下星家村年近八旬的星炯德老人说,他腿脚不好,以前村里的泥石路容易摔跤,自从泥巴路变成水泥路后,就每天坚持出来活动,在广场上走上五六圈锻炼身体,感觉精神也好多了。

  村支部书记星显胜告诉记者,现在,村里议事有场所、学习有专栏、文化有阵地、运动有场地、休闲有游园、出行水泥路、环境洁亮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如今,文明新风正悄然吹进农家院落。

  “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种养植能手”、“新农村示范户”等创建活动,让文明创建走进了家家户户;道德宣讲、孝亲敬老、关爱留守儿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一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科学教子、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优秀典型,弘扬了家庭美德;龙狮队、腰鼓队、舞蹈队……组建起的特色文化活动小组让村民们自愿热情地加入到了文明新风建设的队伍中。闲暇时,白天走进“农家书屋”充充电,晚上到广场跳跳“广场舞”,已经成为广大村民的一种生活常态。

  冶占龙对记者说:“建设美丽乡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要让美丽乡村既体现出发展之美,也释放出文明之美。”

  乡村美了,“腰包”也要鼓起来

  “慢走啊,下次再来!”巴藏沟乡下郭尔村农家乐老板田仁增笑着送走了客人。听说乡村要发展生态旅游景区,在外闯荡的田仁增看到了商机,毅然回乡创业,仅去年一个夏季,就收入了七八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致富。农民收入怎么增加?

  记者在该乡下郭尔村采访中发现,当地群众结合自身实际,发展出了一条以“家庭牧场”养殖业为主的致富路。仓久迈是当地一名贫困户,家中耕地少,父母年迈多病,他外出打工收入不稳定,生活十分困难。去年,仓久迈利用扶贫资金在自家侧院盖起了150平米的羊舍,买了36只羊开始发展养殖业。一年下来,不仅卖出去了16只,还产了10只小羊,让他家的年收入翻了一倍。“我准备扩大养殖业规模,让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仓久迈说。

  如今,下郭尔村家家户户修建“家庭牧场”,实现了全村全覆盖,村容村貌也大变样。巴藏沟乡通过种植业、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扶贫产业的实施,使全乡群众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成为了海东市第一个整乡脱贫的乡镇。

  作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眼下,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将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成为巴藏沟乡前行的方向。

  汉、土、回、藏等民族成分多元是巴藏沟乡的一大特点,巴藏沟乡紧抓机遇,突出民族特色,打造百亩花带、千亩花海、杏花一条沟等一系列旅游品牌。下郭尔村村民祁善云告诉记者:“乡镇府在我们这里打造旅游景区,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在附近开了一家农家院,一年的收入能增加5万元左右。”

  目前,投资200万元的阿伊赛迈景区5公里道路修建项目已基本完工;停车场、广场建设项目已投入运行; 6户贫困户的藏式农家院已正式运营。

  行走在乡村间,我们看到,一座座“美丽乡村”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过上了美的生活。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