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30日电 题:看小镇,见未来:长三角特色小镇引领中国产业发展转型
新华社记者杨绍功、周琳、屈凌燕
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一个叫桠溪的小镇以“慢”闻名。在这里,不仅工作生活节奏慢,吃饭行动慢,就连开车也将要限速20公里/小时。
这样的速度,与中国连续数十年的高速经济增长相比,是一个鲜明的反差信号,这表明中国的发展方式正在转型。
3000亩早园竹、4000亩有机茶园、5000亩果园……小镇上没有一家工业企业,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一条蜿蜒起伏48公里长的生态之旅,串联起荆山、桥李和蓝溪等6个行政村宜人的田园风光和传统农耕文化。这里用“生态之旅”盘活了生态资源,富裕了2万多村民。
33岁的陈孜是桠溪镇大山村最早做农家乐的人,也是村里较早开办民宿的经营者。她的农家乐和民宿每年要接待数万人次,来村里游玩的城里人都知道这个叫“春牛农家乐”的地方,饭菜好吃、价钱也不贵。
与陈孜一样从“慢”中掘金的还有“归来兮有机农庄”的经营者宋立君。她和公司的同事在小镇上承包了近6000亩地,其中一半用来种植有机蔬菜。这里的有机蔬菜,比常规菜贵5-8倍,却仍然在南京等周边供不应求。
“桠溪正通过慢生活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桠溪镇镇长陈亭说,未来桠溪还将积极拓展“慢”文化,让农业标准化、旅游便利化,形成新型农业和旅游相促进的发展。
从桠溪往东180多公里,是上海的朱家角镇。作为古镇旅游景区,这里也在发生新的变化。
9月22日,一场国内唯一以水乡开放空间为场地的音乐节,在朱家角上演。来自以色列的手碟大师、日本北海道少数民族爱努族的歌手和擅长将中国民族乐器与爵士音乐糅合创新的音乐人,在古风古韵中来了一场“中西混搭”。
这只是朱家角文化盛宴中的一景。近年来,朱家角培育和扶持实景园林版昆曲《牡丹亭》《水乐堂》《水彩画双年展》和《上海朱家角水乡音乐节》等高端文化项目,成功打造原创田山歌音乐剧《角里人家》,摇快船、“涵大隆”技艺制作等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不断传承和弘扬。
在水乡众多的长三角,古镇如何转型升级一直是各地求索的难题。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之誉的朱家角通过文化与金融结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朱家角镇镇长乔惠锋说,朱家角在加强古镇区保护的基础上,结合5A景区创建,加快古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创+基金”产业布局。
所谓“文创+基金”,是利用资本的力量推升文创产业发展,让文化与资本在小镇里发生奇妙的化学变化。
与朱家角一样在不断进行创新尝试的还有浙江杭州的云栖小镇。这里云集的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一大批创业者。
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云栖小镇,是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发源地,也是中国首个以云生态为主导,云计算为核心科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和智能硬件产业的产业小镇。
作为特色经济小镇,这里拥有一个“政府主导、名企引领、创业者为主体”的与众不同的云栖发展模式。用小镇“名誉镇长”、阿里云创始人、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的话来说:“云栖小镇的可贵在于,政府和企业不是分工,而是叠加作用,都尽了自己200%的努力。”
小镇有一群超级明星企业,既有云计算行业龙头企业,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也有智能4.0转型企业代表富士康集团,还有英特尔等210家企业,还有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外网安全研发中心、杭州电子商务研究院等。它们带来顶尖科技人才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大项目。
创新成为小镇的核心动力。来自台湾的创业团队研发的“九良芯线”,历经四年的研发,产品一推出就卖出了3万条;仅有十人创业团队的杭州美若科技,在小镇“淘富成真”创客平台的帮助下,完成了2天内超100万元的销量。
小镇管委会党委书记吕钢锋说,在小镇繁荣发展的背后,是一个全新的科技创新的小镇模式在为其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能量。
从桠溪、朱家角到云栖小镇,这些小镇不再仅限于行政区划的单元,也不再是传统的园区。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朱晓明说,从农业、工业到服务业,中国的特色小镇正从不同维度重新塑造生产方式,特色小镇已经成为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阵地。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长三角地区还规划建设200多个特色小镇,这些小镇有望成为这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新发展引擎。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