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6月19日电 题:吉林:以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
新华社记者 段续、刘硕、薛钦峰
盛夏时节,吉林广袤的黑土地上一派新绿,白山松水间涌动着发展热潮。2018年是吉林的“奋斗之年”,老工业基地振兴进入关键期,面对产业结构单一的短板,吉林坚定信心谋求转型,把服务业当作推动产业升级的有力引擎。2018年一季度,吉林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到62.7%。
倚重优势:生产性服务业百花齐放
吉林是农业大省,高品质玉米、水稻全国闻名,又是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汽车、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在工业结构中占比近70%。打破企业间隔阂、加强产品和服务关联性、发挥工业基础服务的集聚效应……近年来,吉林在三产融合上不断发力。
生产性服务业正在成为工业转型发展的“润滑剂”,许多传统企业夯实主业之余,也在服务业发力。国网长春供电公司自主研发了电采暖大数据智能分析系统,该公司总经理李国辉表示,系统可以根据电供暖场所、面积、温度需求等快速打造最优方案,预测运行费用,受到客户欢迎。
“我们主营工厂电力设备维修承包工作,为大工业企业服务。”吉林鼎基电力设备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唐明亮说。在一家热电厂的业务中,鼎基的团队入驻后,把每年的电力维护费用从600多万降到了200多万。
一些企业抓住吉林传统的农业、工业优势,创新产业模式,重组产业元素,实现快速发展。在吉林市,吉林云耕农业把“吉林一号”卫星拍摄的精确图像与实地测土、测肥结合,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方案。“进行大数据处理,产量预测更准,农民收入更多。”该项目负责人王丽英说。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表示,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的战略布局,依托农业、工业的既有优势发展,经济增长更具活力。
多重突破:新业态追求高质量发展
吉林努力摆脱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一柱擎天”的短板,加大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投入,服务业多领域开花。
壮丽的冰雪景色、欢畅的滑雪滑冰、火热的关东民俗……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牵动着吉林转型的步伐。目前,旅游业占全省GDP已接近10%。
长白山脚下的抚松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总投资近112亿元的长白山鲁能胜地高端冰雪旅游项目坐落于此。项目董事长王新东说,为了不烧煤不污染环境,企业投资3亿多元搭建了电采暖系统。这样的高端生态旅游项目,在吉林松花湖、北大壶等地还有不少。
与此同时,物流、金融、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成为吉林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长春华为大数据项目已投入使用,可提供1.2万台云服务器的计算服务能力。浪潮大数据中心、长光卫星公司、启明车联网北斗服务平台等一批高端信息服务业项目快速发展。
“2017年下半年以来,华夏银行给予吉林超过百亿元金融支持。”华夏银行董事长李民说。资金支持的背后,是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东北地区第一家民营银行开业、东北地区第一支省级信贷周转基金落地,域外金融机构纷纷进驻。
电商领域,吉林深化与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电商合作,电商村级服务站全覆盖;物流领域,“长满欧”班列运量同比增长10倍以上;健康养老方面,居家养老快速发展,“大健康”产业循序推进……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
谋划蓝图:为服务业营造良好环境
发展服务业是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吉林不仅把服务业项目抓早抓好,统筹全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还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实施意见》,各地各部门迅速出台配套政策,形成了政策支撑体系,加强要素供给,减轻企业负担。
此外,吉林还大力推进集聚区建设,目前全省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接近50个,累计入驻企业5000多户。
在延吉高新区科技创新园,入园的53家服务外包企业在软件开发、物联网研发应用等领域开展国际合作,2017年园区离岸外包收入达1080万美元。“信息人才集中,在办公用房、招聘等方面得到园区有力支持,一些人才还有补贴,非常有助于企业发展。”北京世联互动网络公司延边分公司总务董天说。
为吸引高质量的“真金白银”项目前来,吉林不断补足人才、软环境等短板。2018年春节前,吉林推出被称为“人才十八条”的新政,在过去几年累计为企业减负近300亿元的基础上,正快速推进“只跑一次”改革,7月底前将覆盖80%以上的政务服务项目。“投资环境向好,发展质量趋优,我们很有信心。”国开行吉林分行副行长孙乃波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