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治 > 论坛 > 正文

爱心,多少恶行假汝之名:揭开“爱心妈妈”李艳霞的假面具(上)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6-22 07:31:40

 

 

  李艳霞,对外常用名为李利娟,自称坚持20多年收养百余名孤残儿童,创办了河北省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被媒体称为“爱心妈妈”。6月19日至21日,李艳霞等16人涉嫌聚众扰乱社会秩序、伪造公司印章、敲诈勒索、诈骗、职务侵占、故意伤害、窝藏案,在武安市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从“爱心妈妈”到涉嫌多起犯罪的刑事被告人,相信这并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结局。李艳霞之所以敢顶着“爱心妈妈”的光环为非作歹,个人私欲不断膨胀是根源,也与新闻媒体的片面报道以及行政部门的监管不力密切相关。《法制日报》记者深入河北邯郸、武安等地调查采访,推出组合式报道《揭开“爱心妈妈”李艳霞的假面具》,试图还原李艳霞真实的其人其事,敬请关注。

  媒体记者都是慕名而来,当地官方从未邀请推介。一些媒体记者找到武安市相关部门时,都被告知不建议报道,因为李艳霞在武安当地名声不佳、争议颇多

  李艳霞在武安市以痞著称、没人敢惹,“女痞子”是不少当地人对她的评价,政府机关、企业老板、普通百姓都是她讹诈的对象

  爱心村被注销后,武安市民政局前任局长黄利斌被免职,此前两任局长及民政局其他数位官员受到处分

  2015年5月,在某省级卫视一档知名访谈栏目上,李艳霞(又名李利娟)成为当期母亲节专题的主人公,不幸、眼泪、矛盾、执着、爱心成为访谈的关键词。

  遭遇不幸婚姻,与亲生儿子决裂,收养弃婴孤儿,变卖家产建起爱心村——面对电视镜头,李艳霞完整讲述了自己的故事,这期访谈内容成为她此后接受媒体采访的范本。

  就在节目播出的几个月后,有媒体在对她的报道中直接发问:是“大爱妈妈”还是“最出名的女痞子”?《法制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是媒体上首次出现对李艳霞质疑的声音。

  然而,在媒体大量对李利娟收养孤残儿童的报道中,质疑的声音总是显得势单力薄,很快就被淹没在一片“大爱”喧嚣声中。

  宣传部门从未推介

  媒体记者慕名而来

  不幸的婚姻让她失去了一切,吸毒的丈夫败光了家产,甚至还将儿子贱卖,被她发现后赎回;与前夫离婚后开始收养弃婴,陆续有人将弃婴送到她家……面对媒体采访,李艳霞一次次用自己的故事,拨动着听者的心弦,赢得无数感动、赞美和资助。

  在讲述中,李艳霞说自己从1996年开始收养孤残儿童,但被媒体关注并获得“爱心妈妈”的称号,则是在她收养弃婴10年之后。

  曾长期跟踪报道李艳霞慈善事迹的邯郸市某媒体记者陈林卓(化名)告诉记者,李艳霞的出名纯属偶然。

  据陈林卓讲述,2006年5月,李艳霞乘坐火车带收养的病残儿童赴北京就医时,身边乘客听到她在电话里说去看病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便与之攀谈起来,了解到李艳霞收养了10名弃婴后颇为感动,便打热线电话给《燕赵都市报》提供了这条新闻线索。

  随后,《燕赵都市报》驻邯郸记者站记者和陈林卓采访了李艳霞的事迹。2006年5月15日,《燕赵都市报》刊发报道《13个孤残儿童的母亲》,不足千字的文章描述了李艳霞收养弃婴的初衷和现状。

  正是这篇报道让李艳霞进入公众视野,此后包括央视在内的多家媒体对其收养弃婴的事迹都进行了报道。

  武安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些媒体记者都是慕名而来,当地官方从未邀请。“一些媒体记者找到武安市相关部门时,都会被告知不建议报道,因为李艳霞在武安当地名声不佳、争议颇多。”

  “李艳霞在武安的口碑非常不好,我们本地媒体从来没有采访报道过她。”采访中,武安市电视台一位负责人说,在前来采访报道李艳霞事迹的媒体中,有一部分是她自己专门请来的。

  没有官方的推介并未阻止李艳霞慈善美誉的进一步提升。2006年底,李艳霞当选“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记者注意到,2006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评选活动由燕赵都市报社独自主办。

  “首要选择标准是普通小人物,视角不能是官方的。”时任《燕赵都市报》新闻周刊部主任、“感动河北”活动评委李文河向记者介绍,候选人物提名无须经过地方文明办、宣传部推荐,而且活动只考虑候选人所做的事情值不值得宣扬,因此不会对候选人整体情况进行严格把关。

  “金钱曾改变她的生活,但真正改变她命运的是她遭遇不幸后升华的高贵情感,16个孤儿的‘爱心妈妈’,这个称谓使她达到了用金钱永远也无法达到的人生高度。”这是李艳霞经读者投票当选2006年“感动河北”年度人物后的获奖评语,作者是冠名赞助企业河北卓达集团时任总裁助理陈某。

  在李艳霞被誉为“爱心妈妈”后,10多年来媒体不断将目光投向她和她创办的爱心村,引发社会诸多爱心人士帮扶爱心村。

  “李艳霞很善于利用媒体,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她结交了不少媒体朋友,这些媒体也很乐意报道她的爱心故事。”武安市电视台这位负责人说。

  亲生子女谎称孤儿

  户口落在爱心村里

  “她对孩子们确实不错!”陈林卓在采访李艳霞时也被其深深感动,2006年至2008年左右被收养的孩子,他都能叫得上名。

  亮亮(化名)1995年出生在邯郸市涉县沙河村,两三岁时母亲出走,后来父亲得病去世,爷爷遭遇矿难离世,奶奶在他七八岁时病故,无人照顾的亮亮开始四处流浪。当他流浪到武安市时被李艳霞收养,如今已经结婚,家就落在了爱心村里。

  然而,与陈林卓的听闻不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却令人瞠目结舌。

  2011年,李艳霞在鑫森铁矿矿井边上修建了现在的爱心村,取名“武安市民建福利爱心村”。她曾向媒体表示,自己当时已经入不敷出,于是卖掉别墅修建了爱心村,同年她被诊断患有早期淋巴癌,开始接受治疗。但据了解,现被关押在看守所的李艳霞经体检并未查出患有癌症。

  在李艳霞对媒体的讲述中,李某超是她收养的第一个孩子。然而,所谓被遗弃的流浪孤儿李某超其实就是李艳霞的亲生女儿。

  知情人告诉记者,李艳霞18岁时未婚生育了一个女儿,送给在武安三井巷居住的一对夫妇抚养,户口登记为张某,1983年3月10日出生。1996年,李艳霞与丈夫离婚后,将13岁的女儿要了回来,对外谎称是自己收养的孤儿,取名李某超,并将其出生时间改为1991年11月25日,又在爱心村登记了户口。

  2009年,李某超用张某的户口簿与何某登记结婚,婚后生下一子何某某。为了让李某超的孩子也享受孤残儿童低保和补助等待遇,李艳霞将何某某改名为李某烨,以孤残儿童的名义将其落户在爱心村,但仍与李某超夫妇一起生活。这段事实,被李艳霞向媒体描述为把孤残儿童“陪嫁”给李某超,让大爱延续。

  在李艳霞的爱心村里,她的亲生子女并非只有李某超一人。

  据了解,李艳霞生育过2子2女,分别为:1983年出生的李某超,户口在爱心村;1987年与前夫生育的儿子韩某;1999年与马某同居生育的儿子赵某,后以李某豆的名字落户在爱心村;2008年与许琪同居生育的女儿李某桢,户口登记在爱心村,对外称“从大桥下捡回来的孤儿”。

  隐瞒事实骗取低保

  爱心账户用来牟利

  李艳霞通过媒体对外宣称,从1996年收养第一个弃婴开始,22年间,她共收养了118名弃婴。官方消息显示,李艳霞的爱心村被注销时,村内尚有孤残儿童、婴幼儿71人,以及已成年的被收养者3人,另有3名儿童漂泊在外。

  令人震惊的是,爱心村里这些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关爱,并且享受到落户、就医、入学、低保等诸多福利的孩子,并不都是李艳霞所说的被遗弃的孤残儿童。

  “上学可以上最好的学校,看病能得到医药费减免,政府还给补贴,这让一些孩子家长看到了机会。”知情人告诉记者,有些家长为了孩子上学、看病方便,主动将孩子送到爱心村,登记在爱心村名下,李艳霞会向孩子家长收取几千到1万元不等的费用。

  检察机关指控,2014年至2018年期间,作为爱心村负责人,李艳霞向武安市民政局、武安镇政府隐瞒事实,提供了23名与事实不符的申请低保人员信息,使武安市民政局为不符合申请低保人员办理了低保手续,又隐瞒3名享受低保人员已死亡的信息,骗取城镇低保金。经鉴定,李艳霞以这26人名义骗取国家城镇低保补助资金共计人民币568493.2元。

  上泉村知情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年经常有爱心人士慕名前来,爱心村接受的社会各界捐助无数,现金、衣物、食品、药品都有,还有幼儿园的孩子专门捐出自己的零花钱表达爱心。

  2011年9月,李艳霞开通了名为“民建福利爱心村”的3个对公账号、对境外账号,截至目前共收到社会捐款、补助款折合人民币2149.7481万元。利用管理爱心村公用账户的便利,将公用账户资金转至自己的个人账户,也是检察机关指控李艳霞的一项罪名。

  “假借收养儿童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哭穷装病,编造谎言、欺骗社会,李艳霞就是借助爱心村来掩盖她不可告人的目的,用假大爱骗取爱心、牟取私利。”当地村民说。(记者 马竞 周宵鹏)

 

  爱心,多少恶行假汝之名

  揭开“爱心妈妈”李艳霞的假面具(上)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