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频道 > 社会 > 正文

宁夏四十里店村:土地转起来,企业引进来,农户富起来

文章来源:人民网-宁夏频道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8-15 09:37:55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乎内心的满满获得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希望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盛夏时节,暑气熏蒸,空气略显粘稠。

由宁夏银川市区内驱车一路向北,不出半小时,迎着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白杨,我们来到了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极目远眺,深浅不一的绿蔬,竟辨不清哪里是田埂哪里是道路。远离了喧嚣,这里显得宁静清澈,清润的空气中裹挟着阵阵泥土香。

 四十里店村地处银川主城区北部,是贺兰县原光明村和四十里店村在2005年通过“村村合并”诞生的新村落。这里盛产蔬菜、优质有机稻米及丰富的水产品,是宁夏“塞上江南、渔米之乡”最为集中的体现地,被称作银川市的“后花园”。每逢假日,奔着四十里店村“稻渔空间”休闲娱乐而来的观光客络绎不绝,为这里增添了不少人气。

很难想到,几年前的四十里店还是靠天吃饭、赖地穿衣的困顿景象。究竟是怎样的转变,使得四十里店村从一个落后的村庄变成如今的“常信乡第一村”和“宁夏首批十大特色产业示范村”?

村支部蹚出致富路 栽好梧桐引凤来

“5年前,我连一二百块的闲钱都拿不出来。你看现在,我们老两口每月的工资再加上土地流转费,三份钱加起来都超过6000块了。”殷实富足的日子,让68岁的龙建河喜上眉梢,“要说我们的日子真正好起来,还得从2010年开始算……”

如今恬淡安逸的日子让年逾古稀的龙建河和老伴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高嘉蔚 摄

龙建河介绍说,2010年以前,四十里店村一直沿袭着传统农耕农作模式,农业基础配套设施十分薄弱,当时的四十里店全村整体收入长期处于贺兰县中下水平。时任四十里店村村支部书记王存有看着日复一日的萧条景象忧心忡忡。他深知,要想改变这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只有靠自身的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2009年以来,宁夏土地流转呈规模化发展趋势,土地规模化流转带来的良好效益让大部分村子陆续走上“村集体探索土地流转,带动农户致富”的发展道路。眼看着邻村都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存有猛然觉醒,这也正是四十里店村应该发展的方向。

想明白了就开始撸袖子干。王存有一边协调争取政府的项目资金、扶持资金,一边积极引进企业进村实地考察。但前来实地考察的企业看到年久失修的农田时,纷纷打了退堂鼓。对此,王存有又召集村党支部副书记及其他干部商量对策,集思广益后,大家终于达成共识。四十里店村距离贺兰县城不到5公里,且京藏高速改线后紧靠村东口。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佳的显著优势完全可以让企业节省出可观的运输费用,忽略农田失修的现状。

于是,王存有重整旗鼓,继续邀请企业来村子搞农业投资。终于,在村支部引领和村集体共同努力下,广银米业、科海渔业、马莲湖农庄等一些颇具规模的水稻、蔬菜种植企业陆续进驻四十里店村,利用流转土地发展制种产业,搞现代化新型农业建设。由此,四十里店村逐步走出了一条以“村支部引领、带动专业合作社以及企业合作发展 ”的强村富民之路。

 

四十里店村整齐划一、生机勃勃的田地。 高嘉蔚 摄

也是从2010年开始,龙建河家的17亩土地都流转了起来,终于将年逾花甲的龙建河老两口从田埂上解放了出来,企业还为老两口提供了看门和做饭的工作。“现在我和老头子的工资加上养老金算下来平均每人每月3050块,再加上土地流转费每月1083块,你说现在这日子多好呢!”龙建河眉眼含笑,掰着指头细细跟我们算了一笔“幸福账”。

2013年,龙建河夫妇俩靠着攒下来的钱,又向亲朋借了一部分,花了11万元盖了三间砖瓦房,乔迁新居,终于了了老两口的一桩心愿。

龙建河的新家。高嘉蔚 摄

几年来,龙建河一家的收入翻了好几番。“国家政策真是好!尤其是这几年,年年都有好事。我们家里通上了自来水,政府还给我们免费安了太阳能、净水器、户户通,还配了冲便式厕所。搁在以前,我根本都不敢想自己有一天也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和地头上的好日子。”说到兴奋处,龙建河用肘怼了一下身旁的老伴儿,歪头笑道:“我们老俩现在盘算着退休了就出去旅游,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还准备出趟国!”

2016年,四十里店村集体经济收入105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50元,比五年前翻了一番还多,村里的百姓终于把日子过出了滋味儿。

“现在还有一家韩国企业在我们村流转了土地,专门在这种植销往他们国家的泡菜萝卜。我们村自己也搞了冷链配送体系,种植蔬菜的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现在村子里粮食、蔬菜的质量上去了,名气也大得很,我们村成了名副其实的‘渔米之乡’”。四十里店村现任村支部书记张立高兴地说道。

找准发展“风向标” 步子继续迈起来

走访四十里店村,穿过连片的稻田和蔬菜地,仿佛穿梭于浩瀚无垠的绿色海洋里;路过惟妙惟肖的稻田画、别具风格的观光栈桥、休闲垂钓的池塘以及淳朴自然的农家乐大院,仿佛置身在设施齐全的景区内游览。

高嘉蔚 摄

在稻渔综合种养基地的科海渔业,我们遇到了正在除草的徐彦林。从前只是个地道庄稼汉的他,曾一度对村里的发展策略心存疑惑,后来眼看着邻里个个儿“翻身把钱赚”,徐彦林终于坐不住了,把自己的50多亩农田全部流转给科海渔业,还进了渔场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的工资收入。“现在地流转了以后,不但收入上去了,最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有啥不懂的,企业还从外面请专家给培训,现在这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和我们原来的老办法比那提高太多了,收获又多又好!”

“可不是嘛!现在操的心少多啦。搁在以前,种田要按时节施肥、打药,尤其换季的时候,看老天爷的脸色担惊受怕,生怕有个闪失弄到啥都没了。现在这些技术上的事儿都靠企业里的专业人管理,我们只要务好工就行了。听村上说今年还有大动作,我们都盼着呢。”一旁的工友胡月琴忍不住加入了谈话,现在的她称自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上班族”。

 

高嘉蔚 摄

四十里店村现任村支部书记张立告诉记者,村里现有15000多亩土地,已经流转了8000多亩地。土地一流转,原来农民手里零散破败的田地都被整治成划一的农业生产基地,为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经济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通过发挥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带动作用,鼓励引导老百姓一步步发展起了蔬菜种植、有机水稻、渔业、制种等多种产业。不仅如此,现在村支部还把新兴媒体融入党员教育与支部工作中,建立了 ‘三微两群’的微平台,开展固定党日线上活动和‘微党课’等线下活动,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优势,组织党员带领群众在线观看和学习新型种植技术,加大力度搞现代化农业种植。”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下一步,四十里店村两委计划按照农业艺术化、村庄主题化、产业链条化、经济生态化,发展全域旅游。同时对整村进行空间划分和游线组织安排,探索创新“村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冷链配送”的现代农业经济模式,形成“游客综合服务中心,稻田景观观光廊、鱼乐荷塘景观廊,稻田景观文化主题公园、鱼文化休闲主题公园、菜畦体验观光园,鱼乐文化主题村、农耕文化主题村、果香菜鲜主题村、稻香磨坊主题村”的“一心、两廊、三园、四村”的观光休闲空间布局。

 

高嘉蔚 摄

“重新规划后,村里可以把没有土地流转的农户也纳入进来,通过为旅游观光设施农业提供服务获得稳定的收入。这样算来,今后我们的农民每年至少有两类工资收入,一是土地流转费,二是农民打工所得的工资。村子里的农民大都变成了工人,实现全民致富指日可待!我们村支部也会继续发挥好各项服务职能,加快搞好更多基础设施,努力引进更多优质对口企业,为村民致富奔小康添砖加瓦!”稻田边,张立兴奋地比划着,目光无比坚定。

放眼望去,如今的四十里店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机械化农耕与立体种植编织出一幅壮美的景象——这里已然走上了新型现代化农业致富的发展道路。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