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宁夏频道 > 三农 > 正文

构筑西北绿色屏障

文章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20 10:46:03

  6月13日,治沙工人在宁夏中卫市长流水沙区扎制草方格冯开华摄/ 本刊

  ◇宁夏面积不大,但却承担着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保护好天蓝、地绿、水美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美丽新宁夏”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宁夏“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应尽之责

  6月底的一天深夜,宁夏六盘山护林员巡视时,意外遇见三位特殊的“游客”:公路上,一只大金钱豹不紧不慢地走着,两只小金钱豹紧随其后。

  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据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金钱豹种群数量的调查显示,保护区内分布有30余只金钱豹。

  三只金钱豹一同出现的背后,正是宁夏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的大逻辑。谱画一幅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的塞上山川新图卷,宁夏正向着打造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目标前行。

  治沙造绿筑生态屏障

  夏日的腾格里沙漠,热浪袭人。沙漠南缘的宁夏中卫市长流水防沙治沙项目区里,沙柳、花棒、柠条等沙生植物随风摇摆。原本肆意流动的沙丘被草方格牢牢扎住,草方格里人工点播的草籽、扦插的树种深深扎根。

  “接连几场降水帮了大忙,今年播下的草种很快就能长起来了。”中卫市治沙林场副场长唐希明说,中卫市已将绿洲向沙漠腹地推进了25公里,成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侵袭。

  治沙造绿,是三面环沙的宁夏修复生态的“主战场”。三年来,宁夏持之以恒推进防沙治沙、国土绿化,构筑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仅2018年,就造林150万亩、荒漠化治理9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至14.6%。今年,宁夏计划造林播绿130万亩,治理荒漠化土地90万亩,将森林覆盖率再提高0.6个百分点。

  离开中卫市一路向南,绿意渐浓、草木愈盛。7月的宁南山区彭阳县林深草密,山坡上一层嫩黄、一层深绿的梯田,如多彩缎带盘绕。谁能想到这里曾经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

  为了改变“山如和尚头,有沟无水流”的生态困境,宁夏开展南部山区黄土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山水林田湖草、库井窖池坝系统整治。截至2017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8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0.64%。2018年又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12平方公里,重点预防保护面积1224平方公里。

  青山绿水,不仅老百姓住得舒坦,动物也很喜欢。近三年来,一些曾“离家出走”的动物渐渐回来了,还有不少“新客人”安家落户。雨后初晴,在吴忠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柳溪湖畔,能听到阵阵鸟鸣,那是燕鸥、东方大苇莺、楼燕在唱歌。

  广袤的湿地成为鸟类重要的迁徙地、繁殖地和停歇地。近年来,宁夏持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目前拥有湿地面积达310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1%。湿地恢复与保护还对防止土地荒漠化、防风治沙、减轻对东部地区自然环境的侵蚀起着重要作用。

  护山净水治污攻坚时

  在银川市,曾因黑臭水体污染严重的入黄排水沟第二排水沟,如今变了样子。“以前沟道‘病了’,又黑又臭。去年沟道里的垃圾和污泥都被清理出来,种了植物,现在水清了,沟里也有鱼了。”贺兰县通昌村保洁员岳文才说,二排沟的“病”治好了。

  综合整治黄河流域水污染、推进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近三年,宁夏扎扎实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全面推进黄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2016年以来,宁夏对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进行综合治理,取缔56个入黄、入河、入沟、入湖工业企业直排口。全面禁停黄河河道采砂,完成36个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21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废水全部实现集中处理……黄河干流宁夏段22年来首次连续15个月保持Ⅱ类优水质。

  综合治水助“母亲河”早日恢复健康,系统修复则让“父亲山”不再受生态之痛。被宁夏人称为“父亲山”的贺兰山,自上世纪50年代起,一直“伤痕累累”。大规模的开采活动和自然保护区内违规露天采矿现象,给山体留下许多沟壑纵横的“伤疤”。

  2017年,“贺兰山生态保卫战”正式打响。宁夏对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和外围保护地带开展一体化保护、系统性修复,对169处整治点全面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彻底关停保护区内所有煤矿、非煤矿山、洗煤储煤厂等,并对矿坑、渣堆等采取了回填、削坡降级、覆土植绿等治理措施。

  “目前除了保留景区、陵园等人类活动点外,已全面控制了保护区内的破坏活动,整治面积达4万多亩。”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王自新说。

  防污治污,“利剑”始终高悬。2018年,宁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全年累计实施行政处罚1028起、累计处罚金额1.2亿余元。涉污关停药企宁夏泰瑞制药擅自违规恢复生产事件中,银川市副市长等3名领导干部被免职,市县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追责问责。

  绿色和谐高质量发展

  7月的一天,连续数小时降雨在吴忠市金积工业园区形成不少积水,但在锦和星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楼外,一处开阔的地面却只见潮意不见水痕。

  “这里铺的砖不一样,这是不积水的‘秘密’。”宁夏锦和星再生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国强说,他们用公司生产的高性能透水砖铺了一块“试验田”,每逢雨天对比效果明显。

  透水砖、仿石砖、生态草坪砖……锦和星生产的几十种产品多数是将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垃圾的粉煤灰、矿渣、建筑垃圾等,通过先进设备转化为环保砖的骨料,“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如果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公司每年可以处理5万吨固废。

  与“垃圾”打交道的还有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这家以垃圾焚烧发电、城市污泥处理等为主要业务的公司,是全国21个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示范单位之一。

  “环保设施上的高标准投入和生产工艺的先进性给了我们底气,敢将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宁夏中科国通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金亮说,企业环保达标是绿色发展的底线。

  让产业发展更有“绿色”底蕴,让“绿色经济”变成发展引擎。近三年来,吴忠市以绿色发展、转型升级为主题,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了以健康食品、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三大产业为主导的“3+X”产业体系,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和生产性服务业。

  “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规模,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为绿色发展腾空间。”吴忠市工信局节能监察中心主任杨志勇说,过去三年,吴忠市先后淘汰12家企业落后产能213.3万吨,减少能源消耗29万吨标准煤。

  吴忠市的“绿色经济”发展,是宁夏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的缩影。经过多年的奋斗,沿黄经济区已成为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

  在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沿黄经济区又被赋予了新的“绿色内涵”,嵌入了生态文明的内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宁夏走上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并举之路。(记者 任玮)

上一篇:探美新宁夏
下一篇:返回列表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