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频道 > 各地 > 正文

山东寿光:一棵“菜”兴一座城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5-11 17:38:06

  新华社济南5月11日电 题 山东寿光:一棵“菜”兴一座城

  新华社记者刘宝森、张志龙

  从空中俯瞰,东经118°32′-119°10′、北纬36°41′-37°19′的地理坐标内,连片的蔬菜大棚星罗棋布,艳阳下灿若“白色海洋”。

  从第一座冬暖式蔬菜大棚落户,到成为“买全国、卖全国”的蔬菜集散地,再到三产融合发展、城乡一体百姓富足……在这片土地上,山东省寿光市30年倾力种好“一棵菜”,书写出农业产业化和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密码”,“长出”了全国有名的“寿光模式”。

  “农圣”故里因菜而兴

  在寿光境内,蔬菜大棚林立,这些当地人口中的“绿色工厂”富了百姓,打下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根基,也让寿光获得了“蔬菜王国”的美名。

  补钙菜、降血压辣椒、高维C辣椒……在寿光市现代农业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一个个功能性蔬菜品种让人耳目一新。来自国内外蔬菜最新品种和技术,都在这里展示。

  寿光市市长赵绪春说,以往各地蔬菜在寿光“诸侯争霸”抢占市场,现在各类品种和技术在这里参加蔬菜界“奥林匹克”竞技,“谁在寿光站稳脚跟了,就能在全国同行业拔得头筹。”

  因菜而兴的寿光是“农圣”贾思勰的故乡。稻田镇农民崔江元说,寿光种菜“村村有遗风、户户有传承。”如今,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影响了他: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远程调控,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替代不少劳作。

  然而,寿光早期大棚“费煤还污染”。直到1988年腊月,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给时任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捎来顶花带刺的鲜黄瓜,说东北韩永山会种“过冬不生炉的大棚”。

  为了给农民增收,王伯祥和王乐义商定先试点,共产党员先上。但建大棚要砍20多亩青玉米,当时的观念还是“以粮为纲”,“杀青”责任谁来负?王伯祥挺起胸脯拍了板。王乐义说,三元朱村17个黄瓜大棚试点获得成功。第二年寿光推广建起了5130个大棚,全县增收6000多万元。

  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以寿光为中心的蔬菜集散和交易。每天凌晨2点多,寿光农产品物流园已是车水马龙。菜商纪振男告诉记者,最近他每天都有几十吨菜花从外省种菜基地运来,在这里配菜后发往全国各地。这里的菜价是中国蔬菜价格的“晴雨表”。

  以蔬菜产业为核心的寿光农业一路发展壮大。当前,寿光大棚蔬菜面积已达60万亩,年产蔬菜450万吨。2018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627元。

  农业为源 全面发展

  翻开山东联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的财务数据表,“第一季度营业收入超过47亿元,利税2.3亿元,利润2.4亿元”的成绩让人眼前一亮。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庆说,联盟化工的前身是寿光县化肥厂,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寿光农业的深厚底蕴。

  以蔬菜扬名天下的寿光,在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上面的表现也颇为惊艳。

  在寿光本土商业巨头山东全福元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涛看来,全福元诞生在寿光也是基于相似的“土壤”:寿光发展设施蔬菜大棚,让老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相应的购买力比较强。

  这就不难解释,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商业企业,连续十几年成为国内商业百强企业,在县级商业企业中也是不多见的。“去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80亿元。”刘志涛说。

  选准了产业,走好了路子,寿光打破了“农业大县就是财政穷县”的魔咒。截至2019年1月份,寿光居民存款余额超过1000亿元,这也是山东省首个居民存款突破千亿元的县级市。

  潍坊市委副书记、寿光市委书记林红玉说,从种植北方地区群众冬季吃的“一棵菜”到每年举办一次菜博会,寿光由农业起步,通过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带动三产服务业,构筑了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寿光模式”走出寿光

  省部共建的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去年落户;开办本科院校潍坊科技学院;拥有“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环境奖”的县级市……

  东北财经大学中国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天勇说,作为一个县级市的寿光,是通过农业现代化推动区域现代化的典范。三产融合、城乡一体和整县推进是“寿光模式”的本质和特点。

  “寿光没有藏着掖着,对各地农民的带动作用很足”。林红玉说,近年来,寿光的蔬菜种植技术和模式正加速推向全国各地,累计向近30个省份输出农业生产集成解决方案。全国一半以上的新建大棚都少不了“寿光元素”。

  山东寿光鲁盛农业集团董事长李胜,投资数亿元在国家级贫困县江西省于都县开工建设了5500亩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其中有3000亩已经开始种植,可以带动上万名贫困户脱贫致富。”李胜说。

  “改火炉供暖为日光取暖,改立柱竹竿顶棚为无立柱钢架结构,改土坯墙为砖砌体保温墙,改草帘覆盖为轻型保温被覆盖……”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秀欣说,大棚升级换代过程都有农民力量。

  蔬菜产业虽然富民但产生税收贡献并不明显。寿光市未因此与民争利,而是在建立大市场和举办展会、鼓励使用新技术研发新品种等方面做好引导和服务。

  “群众有智慧,党委政府不折腾。”林红玉说,正是一届届领导班子认准一条路,持之以恒走下来,才有了今天寿光全面发展的局面。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