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今日关注 > 正文

港珠澳大桥进入“下半场”“超级工程”力争实现“世界级运营”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0-26 18:09:48

  新华社广州10月26日电 题:港珠澳大桥进入“下半场” “超级工程”力争实现“世界级运营”

  新华社记者周强 王攀

  24日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运营后,这个“超级工程”“由建转营”进入“下半场”。用好管好大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一流桥梁”将如何实现“一流运营”服务?

  科技创新为动力 实现运维智能化

  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粤港澳三地,集桥、岛、隧为一体的大型跨海通道。由三地共同组建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

  “以港珠澳大桥的体量,用传统人海战术进行维养,将难以满足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要求。”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表示,管理局将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实现运维管理由“传统型”向“智慧型”的转变。一方面大力推进各业务板块机械化作业;另一方面,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运用信息化及大数据处理技术,研发实施多维度的移动应用和信息共享。

  港珠澳大桥可谓生逢其时。2017年,科技部和交通部联合推动将港珠澳大桥纳入“中国人工智能专项”技术应用示范领域。以桥梁结构监测为例,为有效掌握大桥结构状态及发展演化趋势,大桥“全身上下”已安装上万个元器件,通过健康监测系统与电子化人工巡查系统,可实时自动采集并分析监测数据,确保大桥结构安全。

  由中国铁塔公司负责的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信息大桥”方案与港珠澳大桥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即使在港珠澳大桥深达近50米的海底沉管隧道内,手机上的4G网络信号依然满格。

  “为把最先进的高铁系统集成技术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有机衔接,项目部研发构建了专属港珠澳大桥的全寿命周期集成BIM(建筑信息模型)系统。它们让大桥擦亮了‘眼睛’,装上了‘耳朵’,变得畅通而智能。”中铁建港珠澳大桥项目经理蔡俊福说。

  实现“建转营”平稳过渡 “自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现有工作人员228人,自2017年起,已先后招聘到位141名营运业务人员。

  大桥管理局运营管理部部长江晓霞表示,结合大桥运维工作特性,为实现大桥从建设期向运营期平稳过渡,并解决原有建设人才分流安置问题,港珠澳大桥采用了“自行营运模式”,在保持建设期管理架构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将营运筹备工作动态叠加到各业务部门,并专门成立营运管理部。

  由于大桥安全管控涉及水域通航安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管控、消防应急保障、防恐及社会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处置等,为保证高效率应急救援,提供优质通行服务,港珠澳大桥采取自营模式。

  高效率应急救援、高水平维修保养是营运工作服务化转型的题中之义。为实现“大监控、大安全”的管理理念落地,大桥管理局自行成立路政大队,组建拯救大队,与监控、养护等人员一起构成应急状态下的安全保障力量。

  朱永灵说:“进入营运期后,所有建设管理人员都要有归零再出发的意识。没有经验,也就没有条条框框,可大胆探索。”

  激发品牌效应 实现经营市场化

  作为连接粤港澳三地的世界级跨海通道,品牌价值可开发空间和潜力巨大,赋予了大桥更多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经营市场化有其内在现实原因和独特资源优势。”大桥管理局副局长余烈表示,一方面项目投资巨大,有必要利用品牌资源、通道资源和其他资源进行综合开发,以弥补通行费收入不足,减轻三地政府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港珠澳大桥已积累了一大批具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管理成果。

  “我们可把工程建设关键技术转化为行业标准和规范,为行业输出‘港珠澳大桥标准’。一些研发成果可通过与市场企业紧密合作,实现科技成果推广转化。”余烈说。

  靠近香港海域的东人工岛二至四层为预留商业开发及桥梁展厅。江晓霞说,后期争取三地政府充分授权,大桥管理局将利用“一桥两岸三地”独特优势资源,开展广告、旅游、会议会展、通道资源等经营业务,实施综合开发策略。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