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11月5日电(记者魏一骏)“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恬淡静美,从容优雅,作家木心将自己对故乡乌镇的情感诉诸笔端。
5年前,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永久落户,这座“从前慢”的水乡小镇,借助大会源源不断释放的红利,正在数字化、智能化的路上不断加速向前。
大会保障日益智能
在乌镇,掏出手机轻点屏幕,便可连接随处可及的高速无线网络热点;扫描二维码,蓝印花布、姑嫂饼等当地特产都能轻松“买买买”,摇橹船和游览车也可以应邀而至;进景区,不再需要烦琐的纸质门票,你的脸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从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始,乌镇从没有经验,挤着办,到如今各种设施已经越来越智能便捷。”乌镇镇党委书记姜玮说,今年乌镇新增了400多间客房,受邀参会的1500余名嘉宾能够全部入住乌镇。
在新增的客房中,距离乌镇西栅景区不到200米的5间“宾智AI客房”显得有些与众不同。走进院子,找不到传统酒店的前台,客人通过线上预订并支付房费,到店后只需要“刷身份证+刷脸”即可通过门口的道闸入住。
“酒店的订房、入住、语音操控、退房等环节都是由‘全画像路由中枢’系统控制,该系统串联了与酒店相关的所有子系统,并通过‘智慧路由’的方式实现了对各个子系统的调度,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成本。” 浙江乌镇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朱兆魁说,此外,该系统还联动了公安部门信息系统、安监消防系统等管理数据,大大提升了酒店的安全性。
经过几日实地演练培训,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小梧桐”已经整装待发。本届大会在志愿者管理过程中,首次引入“志愿汇”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志愿者可利用‘志愿汇’App进行签到签退,轨迹将在后台上显示,方便应急指挥调度和协调重点场馆周围的人员。”“志愿汇”负责人叶婷说。
居民生活悄然变化
一台一体机、一个摄像头,通过互联网,乌镇植材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们就能跨越时空,直接与远隔重洋的英国外教交流互动。从去年开始,他们每周都能上一次这样的外教英语课。
“不仅在乌镇植材小学,桐乡的学生都可以上优质网课。”桐乡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充分利用承办大会契机,普惠优质教育资源,桐乡市教育局建设了桐乡市互联网学校,将全市120多位名师集中到网络授课,目前互联网课堂访问量已超过了75万人次。
钱利淮的老家在乌镇南栅外陈庄村,作为“80后”的他干着大部分同龄人不会从事的行业——竹编。出身于竹编世家的他曾靠一己之力四处奔走,希望将这门传统手艺普及发扬,但他最终认识到一个人的势单力薄。
“传统竹编和互联网的有机衔接,是我一直探索努力的方向。”钱利淮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户乌镇后,他开始用互联网思维重新思考产品的定位。如今,他通过网络传授竹编技艺,不仅让自己的“竹芸工房”每年销量大增,更让这门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走进了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中。
“乌镇是桐乡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区,也是互联网技术应用的示范区。”桐乡市委书记盛勇军说,除了目前全区域4G网络、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热点实现全覆盖以外,乌镇已经开始5G试点,网络基础设施的领先和大量智慧成果的应用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让当地居民充分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
经济基因重组裂变
姜玮曾经数过,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乌镇与互联网、数字经济相关的企业仅有12家,而到今年三季度,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500家。
在外工作多年的桐乡人沈怡因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结缘,决定返乡创业。去年大会期间,沈怡带着高容量储存防篡改数字化技术解决方案,走进了第四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受到了不少客户的青睐。
在沈怡注册成立的尤尼泰克(嘉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内,工作人员展示了企业研发的“数字芯片”:用特定的手机App扫描一块长方形二维码后,储存在内的信息即可在手机上呈现。“如果该技术得到推广应用,今后办事就不需要携带大量证件出门了。‘数字芯片’能储存在手机中,既易于携带又便于保护。”
家乡情结并不是沈怡选择回乡创业的唯一理由。“世界互联网大会为我们与同行间进行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有利于我们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当地政府也出台政策,鼓励帮助我们快速发展。”沈怡说。
2017年,通过行政区划调整,乌镇的区域面积由68平方公里扩大到110平方公里,产业平台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平安凤岐联合孵化器、乌镇虚拟产业园等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平台已经成功打造。
“世界互联网大会的举办助推了乌镇、桐乡数字经济的勃兴,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不断积累,人才、项目、技术等各要素将在此不断集聚,未来,乌镇要力争成为新经济的‘赋能中心’。”盛勇军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