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今日关注 > 正文

86岁阿婆出院前亲手写了一封信,看哭医务人员!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05 09:19:41

    “谢谢你们的奉献和无私的爱心,治好了我的病,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完我的感谢之心……”

    2月24日,武汉市金银潭医院86岁的祝阿婆出院前,留下一封用小纸片亲手写的信。纸短情长,没有过多的语言,隔着口罩,上海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浦东新区周浦医院ICU护士长戴华可以感受到祝阿婆的嘴角是上扬的,银色发丝下的双眸温暖且慈祥。

祝阿婆亲手写的感谢信 新华网发

    从除夕夜紧急驰援武汉,转眼间戴华已奋战在金银潭医院北二普通病区一个月有余。一个月来,两代军属家庭的戴华,与队友们并肩奋斗在抗“疫”一线。“有点想家,想还在上小学的女儿,但是这边的病人更需要我。”电话那头的戴华语气平和,仿佛在武汉生活了很久,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

    “这几天武汉昼夜温差有点大,白天阳光明媚气温偏高,到了晚上体感又有点凉。今天(2月24日)晚班,出来特意多加了件衣服。”戴华简单地描述着自己在武汉的生活。

   最近,戴华所在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时而“床等人”,康复出院的患者越来越多。每当想到将有更多患者治愈出院,戴华走路的脚步不由得轻快起来。

   2月24日,听闻科里48床的祝阿婆要出院了,戴华难掩喜悦之情。“祝阿婆86岁了,她是在我当班时入院的,现在又在我当班时出院,感觉像一同经历了一场战斗。”戴华说。

    “感谢战斗在无烟战场上的白衣战士们,你们太辛苦,祝你们永远健康……”戴华接过祝阿婆亲手写的信,读着读着眼泪模糊了护目镜,阿婆入院以来的点滴不由涌上心头……

    戴华回忆说,祝阿婆入院那天,半夜时分,瘦小的个儿拎着两个很不协调的大包,全程始终不说话。“我心里酸酸的,又不知说什么。”戴华立即走过去,接过两个大包,引导祝阿婆走进了病房。其他患者已经入睡,屋里关着灯,祝阿婆进病房后没有立刻就寝,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发呆。“我想阿婆可能在陌生的环境,身边都是全副武装的‘大白’,可能有点紧张,就替她打好开水,带她熟悉环境,尽可能多陪她一会儿。”

工作中的戴华(左一) 新华网发

    祝阿婆一住就是两个多星期,仍很少说话,每次经过祝阿婆的病床旁,戴华都尽量多和她闲聊几句:“吃饭了吗?”“睡得好不好?”“咳嗽是否好些了?”……一来二去,祝阿婆似乎没那么紧张了。一次,戴华当班时看到祝阿婆要去上厕所,就上前准备扶她一把,没想到祝阿婆连连摇头,打开了话匣子:“不用不用不用,之前我在家都是自己照顾自己的,我自己洗衣服,我收拾屋子,样样都是我自己弄……”

    “我顿时明白了,平时要强的阿婆,是没法接受现在这个整天让人照顾的自己!”戴华说。

    知道了祝阿婆的“心结”,戴华开始尝试“对症下药”,减轻阿婆的心理负担。“难怪您的床头柜总是收拾得那么整齐,阿婆真是个清爽人啊!现在我们要补液了哦!”戴华连接完输液皮条,该撕胶布固定时,戴华故意停顿了一下,向祝阿婆“求助”:“阿婆,我带着手套太厚太滑,您能帮我撕条胶布吗?”阿婆一听医务人员向自己“求助”,眼睛发亮,连说:“好的!好的!”

    接下来的几天,两人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我给她输液,她帮我撕胶布。”戴华说,在医务人员和阿婆的共同努力下,阿婆的病情一天天好起来,脸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多起来。

戴华与祝阿婆合影,祝阿婆摆出“胜利”的手势。 新华网发

    出院前,阿婆兴奋地说:“我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祝阿婆告诉戴华,自己曾经也是医生。“我曾经是救治别人的,现在被同行救了,心里特别高兴。”祝阿婆还告诉戴华,自己不太会用智能手机,就手写了一封感谢信,“信里都是我想说的话”。

    戴华说:“小小的纸片,朴素的话语,此刻在我的手里却是沉甸甸的。这是阿婆送给我们医务人员的感谢,更是一位耄耋老人给我们的肯定和鼓励!”当读到那句“胜利一定属于中国”时,戴华说自己感受到患者脱离病痛后的感激,以及对“中国必胜”的坚信不疑。

    祝阿婆只是戴华照护的众多患者中的一个缩影。戴华介绍说,虽在普通病房,但每日的工作不轻松。“除了常规体温检测、输液、换药等,像消毒、喂水喂饭、换尿布床垫等工作也是我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戴华表示,很多时候自己既是护士,也是护工,还是“家属”。

    采访最后,戴华说:“给患者健康,是我们医者的天职。在这场所有人参与的战‘疫’里,我能在战‘疫’一线、守在患者身边是件幸运的事。我愿用平凡的坚守,带给患者手牵手、心贴心的踏实力量!”(冯丽)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