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社会万象 > 正文

探访广州“老人饭堂”:吃出了另一重“味道”

文章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5 07:37:22

  原标题:老人饭堂,吃出了另一重“味道”

  ——探访广州市“长者大配餐”助餐点

  干煸豆角、酱蒸鲩鱼、鲜菇炒肉、红烧土豆……7月27日11时10分,在广州市天河区石牌街道家乐缘餐饮店内,30多位老人排着井然有序的队伍,按喜好挑选菜品。记者注意到,店内的备忘栏细致地记录了用餐老人的种种忌口,还张贴着店内肉类、食用油和米面的供应来源说明,以及提醒老人们更换新优惠卡、提前用餐避开高峰期的通知等。

  这是广州市着力打造老人饭堂的一个生动画面。作为超大型城市的广州,广州户籍老年人口已高达161万人,老龄化社会特征突出。2016年以来,该市着力推广老人饭堂,启动了以“长者大配餐”为重点的社区养老改革试点。经过几年发展,已全面覆盖街道和村居。

  “我们店里有老人用餐区,还有自助打包区。每天有70余种菜品,特殊节气还会有熬制的老火靓汤等,免费派送。”家乐缘餐饮店负责人告诉《工人日报》记者,老人一顿饭餐标约为15元,政府每餐补贴3元,企业让利3元,老人只需支付9元左右。该店自2017年承办“长者大配餐”助餐点服务以来,前来就餐的老人越来越多,如今每天就餐老人数量稳定在500人以上。

  “在这吃饭,孩子们很放心。”在老人用餐区就餐的李奶奶说,“老人饭堂不仅饭菜美味,健康卫生,为我们服务的志愿者也很热情周到。子女工作忙,单位离家又远,有了老人饭堂后,他们不用再为我的吃饭问题发愁了。”

  该店工作人员小陈告诉记者,如今很多老人长期在饭堂吃饭,都有了自己的固定位置,“饭友”们坐在一起说说笑笑,非常热闹。逢年过节,老人饭堂会组织包饺子、做汤圆,有时还办生日会。老人们因吃饭结缘变成朋友的不在少数。

  84岁的郝奶奶告诉记者,老人饭堂使她的独居生活发生了变化。“在家里,一个人很孤独。饭堂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一起聊聊天,心情也变好了。”她说,在一起吃饭的老人普遍有这种感受:“在老人饭堂这里,吃出了另一重‘味道’。”

  小小一顿老人餐,背后是各方的持续努力。

  在越秀区六榕街老人饭堂的黑板墙上,记下了每一位捐赠者的名字,善款在100元至2000元之间,捐赠物包括粮油等物资。

  广州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陈忠文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老人饭堂长期运行下去,广州采取“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式,让老人饭堂以“保本微利”的标准,实现自我造血和可持续发展。

  “老人饭堂的推进没有‘另起炉灶’,而是‘就餐下锅’,在原有的1460个星光老年之家和188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这不仅让钱花在刀刃上,还促进了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陈忠文说,政府在养老助餐配餐工程上没有实行大包大揽,而是以街道为单位充分调动辖区社会资源,整个配餐工程85%由社会力量支撑。

  截至2018年5月底,广州全市共有老人饭堂952个,覆盖了全市11区173个街道的795个社区。如今,老人饭堂在当地口耳相传,成为老年人心中接地气的民心工程。(记者 叶小钟 实习生 姚澍欣)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