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背诵增至72篇 增加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 选修课程可“学而不考”
高中新课程方案今秋开始实行
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指导了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考试怎么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4门学科课程标准历时四年修订,已经完成。记者上午从教育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同时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首次凝练提出各学科核心素养。
记者注意到,语文新课标中设置了学习专题,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先秦到清末各个历史时期优秀古诗文,并背诵72篇(首)经典作品;诵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此外学习科目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该课程方案和课标将从今年秋季学期起执行。
十九大精神进入新课标
教育部部长助理、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介绍,目前执行的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在2003年印发的,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要求,方案和标准需要进行修订完善。此次修订从2013年启动,历时四年,260多位专家参与其中,在全国19个省市对4万余名学生进行了课标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测试。
郑富芝表示,党的十九大之后,修订组在之前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融入课程之中。据了解,新课标中在思想政治学科的“政治与法治”部分,要求学生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领导的重要性;同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在地理、生物、化学等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此外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还强调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内容。
此外有关课标中还体现了健康中国建设等要求,对课标中一些提法和表述也根据十九大报告做了规范。
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据介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此次课标修订的一大重点。其中语文课标最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各部分,具体体现在内容更全,在“课内外读物建议”部分,除保留原有《论语》、《孟子》、《庄子》外,增加了《老子》、《史记》等文化经典著作,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各类古诗文,覆盖先秦到清末各个时期;同时分量更多,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二分之一;新课标还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
此外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数学等课标也增加了有关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美术新课标就增设“中国书画”。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也是本次修订的另一大重点。比如语文新课标就要求学生在课内外广泛阅读革命先辈的名篇诗作,推荐读物篇目包括毛泽东诗词,以及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批作家反映革命传统的作品。历史新课标要求学生系统学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增设“老兵的故事”主题活动。
选修课程与大学专业对接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湛表示,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强调普通高中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一是保留原有学习科目,在英语、日语、俄语的基础上,增加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二是将课程类别调整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与高考综合改革相衔接,“必修课程全修全考,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选考。选修课程,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修习,可以学而不考或者学而备考,为学生就业和高校自主招生录取提供参考。”王湛说。
记者了解到,新课程方案与大学专业、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关联显著增加,如设计了5类选修课程与大学专业对接,满足学生在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方面继续深造的需要;通用技术“技术与职业”的课程内容也打破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藩篱。
此外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首次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补充了学业质量要求,明确学生完成本学科学习内容后,学科核心素养应达到的等级水平,提出了学业质量标准,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记者 张航)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