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教育部1月7日发布一系列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教材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加强激励保障,激发建设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 新华社发 朱慧卿 作
新华社北京1月7日电(记者施雨岑)教材体现国家意志,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载体。教育部7日发布一系列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凡编必审”“凡选必审”“管建结合”,教材建设纳入教育督导范畴,加强激励保障,激发建设活力,切实提升教材质量。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国教材管理明显加强,但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除中小学教材之外,其他教材尚缺乏专门管理办法,管理职责任务还不清晰,编审用标准和程序还不明确,激励保障和监督机制还不完善。中小学教材管理还不够“细”,有要求但比较笼统;职业院校教材管理比较“松”,职业特色不明显;高校教材管理比较“弱”,学校主体责任尚未压实;境外教材选用管理“缺位”,管理责任和要求不明确。
7日发布的这一系列教材管理办法分别涉及中小学教材、职业院校教材、普通高等学校教材和学校选用境外教材等。它们重点解决各级各类教材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坚持“谁编写谁负责”“谁选用谁负责”。
此外,教育部还发布了《全国大中小学教材建设规划(2019-2022年)》,针对教材建设整体规划不够、顶层设计不足等问题,提出了推进大中小学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举措等。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