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 > 聚焦三农 > 正文

种粮能手张道立吃下了“定心丸”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03 19:44:46

  新华社济南4月3日电  题:种粮能手张道立吃下了“定心丸”

  新华社记者王阳、李延霞

  正值春耕时节,阡陌农田轻披新绿。山东省汶上县苑庄镇一望无际的麦田上空,三驾农用无人机正在轰鸣作响,喷散农药,时而疾行,时而徐徐转弯。

  无人机的主人是50岁的农民张道立。身材中等、面色黝黑的张道立,是当地有名的种粮能手,也是汶上县道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该合作社流转、耕种的土地近2万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党的政策让我吃了‘定心丸’,这不去年底我又流转了1400亩土地。”张道立见到记者兴奋地说。

  其貌不扬的张道立既是一个老农民,也是一个新农人。

  说他“老”,从1995年,他27岁时,就在自家的土地上尝试小麦育种。四年后,从流转本村农户100余亩土地开始,张道立逐步走向了产业化经营、机械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道路。

  说他“新”,他于2012年联合5户农户注册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现在的800余户社员,年经营收入50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社不仅带动周边粮食生产快速发展,也带领更多农户增收致富。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国家政策重视粮食安全,鼓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放下心来之后,接下来就要继续弯下腰、埋头干。”张道立指着周边绿油油的麦田告诉记者,他们的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提供耕、种、管、收等粮食生产全程化的托管服务,让外出务工的农民走得放心、地不撂荒。而将耕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农户,可以获得每亩年900元上下的租金,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的越冬大棚里找到再就业岗位。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我们以后不仅安心种粮,还要从长计议。”张道立口中的长远规划是吃了承包期延长这颗“定心丸”后,更加注重保护农村环境,推广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农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张道立的儿子,28岁的张虎和妻子放弃在外地打工回家种地,将最新农业科技应用于麦田,购买无人机就是张虎的主意。

  “现在种大块田,方便机械化作业。这几千亩小麦用几台联合收割机两天就收完了,无人飞机喷洒防控一天能喷三四百亩地,省心省力。”张虎说,给粮食生产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进一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像张虎这样的返乡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谁来种地”的问题有了答案,也让“张道立们”有了一双双抬头向前看的慧眼。

  在汶上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增多,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全县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达到1490家,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82家。水肥一体化设备、新型喷水机、太阳能杀虫灯、防病虫害飞机已成“标配”,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中心平台也投入运营……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我们将紧抓粮食生产不放松,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提质增效。”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对记者说。

  四目所及是无边的田野,春风轻拂麦苗而过,张道立和老乡们笑逐颜开,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小麦长势,“今年开春病虫害少,也没有倒春寒、干热风,夏收不远了,又是一个丰收年。”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