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2月5日电(记者李荣)“我们发展特色小镇,坚持‘三不主义’,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不大拆大建、不贪大求全、不另起炉灶。”在沪郊金山枫泾古镇采访,镇党委书记张斌如是强调。
枫泾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被称作“吴根越角”,是吴越文化的代表。同时,这里又是上海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前沿地带”。古镇“姓古”,又要发展更新,如何处理这个关系?枫泾作出了有益探索。
走进今天的枫泾古镇,依然是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农家风范。“农”,是贯穿枫泾的发展脉络;丢了“农”,枫泾就不是“活着的古镇”,这是镇领导班子的共识。
记者了解,根据枫泾特色小镇的发展规划,目前正在展开古镇更新、产业更新、社区更新和乡村更新“四大工程”。不管如何更新,枫泾坚守原则底线:坚决留住原住村民,让他们尽享发展“红利”;坚决保留以江南建筑为“形”、人文历史为“魂”的“人文古镇”完整生态。
在枫泾的产业更新中,有一个正在形成区域要素影响力的特色项目——长三角路演中心。这个充满新意的项目,也是基于“农”之根本:农科专家手里多的是研究成果,落不了地;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最缺的也是农科成果,不知到哪儿去找。枫泾借鉴“路演”方式,形成对接机制,至今已举办27场路演活动,成功对接项目39项,成果转化金额超5000万元。
“农”,在枫泾古镇被激活,由“农创”向科创、文创拓展,双创活力在一二三产业融合中联动互动。
在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枫泾镇领导班子达成共识:尊重古镇生活根脉,坚决“不扰民”;不动农民“奶酪”,要“反哺”农民。
新义村是枫泾镇推进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点,正打造“田园综合体”,依托路演平台的要素集聚优势,实施芝麻、黄桃、梨园、石榴等一批产加销、商旅休闲为一体的农创项目,与特色小镇综合性功能形成互动,成为上海“现代农业+二三产业+双创”的田园综合产业和生活基地。
走进新义村,但见田畴整齐、村居有序。村党支部书记尤利明说,不扰民、农民认同、农民受益,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根据建设规划,所有农民实际居住的房屋一律都是“原址、原用途保持不变”,以留住原有的农户;村集体和村民闲置的附属性存量房屋,作为一种“沉睡的资源”,在集体讨论通过和符合村民意愿的前提下,通过有序的租赁方式“唤醒”,形成一批“创客空间”。
村民唐亚英老小一家5口,住在自家建造的两层楼房里。她家后园有一弃用的杂房,现转成“众创空间”租给了创客。
“什么时候也让创客们给我家楼上楼下的布置出出点子、来点创意!”唐阿姨笑着说。创客没有打扰到农户,与农户融成了一体。
枫泾处在吴越文化交汇点,这里最先提出长三角毗邻地区合作的概念,最早迈出实际的步子。
如今,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沪浙毗邻联动发展扎实推进。金山枫泾与嘉善姚庄、惠民街道以及平湖新埭镇共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枫泾已有7个村与浙江省境内的7个毗邻村结对。
“长三角毗邻地区有不少特色小镇,小镇之间不能像土豆一样堆在一起,而是要像葡萄一样有机地串在一起,这样才能更甜。”张斌对新时代的“吴根越角”作了一个美好而又实在的比喻。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