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充分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日新月异,触摸到了发乎内心的满满获得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党的十九大将在今年召开。人民网特别推出“喜迎十九大、触摸获得感”专题报道栏目,汇纳人民网记者深入乡村、街道、学校、医院、哨所等基层的所见所闻,用记者的笔触、镜头、图片、视频,讲述沾满泥土、饱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希望用这些小小的故事,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全貌。吴雨仁 摄
盛夏,记者驱车行驶在318国道,经过1个小时的行程,到达了目的地——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风格鲜明的藏式小楼,一条条整洁宽敞的村落街道。鲜艳的国旗飘扬在大门上方,门口洁白的哈达随风飘动,迎接远方的来客。
谁能想到,以前,这座被山水环绕的美丽村庄只是水洼遍地、枯草连片的乱石滩。而今,这里却绿荫环绕,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
何谓“三有”?有房子、有健康、有产业。
记者漫步三有村,走村入户,民居新了,街道宽了,路灯亮了,环境美了……
住上新居,医疗服务跟着来
住进新房的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村民。吴雨仁 摄
一走进达薛家,就见她逗着可爱的小孙子,脸上的笑意止都止不住。达薛家中干净整洁,客厅里电视、藏式家具、电器设备样样都有,一家人住在钢筋水泥结构的藏式小洋楼里。过去,她们住在茶巴拉乡“下雨漏雨、刮风进风”破陋不堪的土坯房子里。“田地都在山坡上,土壤贫瘠,3亩坡地种不出什么青稞,根本没有办法养活一家人!”达薛回忆道。
曲水县县长格桑邓珠说:“借助国家扶贫攻坚一揽子优惠政策解决住房和就业问题,群众只需离开山沟就能换一种更好的方式生活。”2016年3月,曲水县打响了脱贫攻坚的“当头炮”。7月,达嘎乡、曲水镇、茶巴拉乡的184户712名贫困群众搬进了新家,成为西藏首批易地扶贫搬迁受益者。
61岁的扎西多吉老人面对记者的镜头笑着说,“现在,连感冒都不需要自己掏一分钱。我们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好政策带来的幸福生活。”
三有村卫生室是集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卫生室,总投资75.6万元。记者看到,这里设有门诊室、治疗室、药房、预防接种室、健康教育室等功能科室,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卫生室。吴雨仁 摄
三有村医生次仁扎西告诉记者:“我们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可以进行有效快速诊治,基本能满足老百姓医疗需求。针对重症、疑难杂症病人,可以通过互联网医疗平台进行远程会诊。”
“现在的幸福生活全归功于党和国家的好政策。”达薛对记者说,扶贫,政府是下了大力气的,还是易地搬迁好。
多样就业,生活不再有担忧
刚入住搬迁点时,正值夏季,很多村民在老家还有青稞田和牧场要照料,便经常跑回家,一住就是好几天,不愿回来。“习惯了放牧、种地的生活方式,大半辈子都以这些为生,刚住进新房时,门前不能种地,门后不能放牧,不知道以后靠什么养活一家人。”村民巴桑次仁说。
对于这个新组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村而言,村民搬是搬进来了,留不留得住成了问题。
为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村委会通过思想教育,帮助贫困人员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意识。达嘎乡驻三有村工作队队长央宗告诉记者,他们整合培训资金,组织开展就业培训班,培养内容涉及养殖种植技术、汽车驾驶、销售员、公益性岗位技能提升以及保安等。“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就业培训,提升农牧民就业技能,助推适龄劳动者紧跟现代化就业步伐。”
“通过参加培训,我学会了汽车驾驶,如今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还不错。”巴桑次仁笑着说,没花一分钱就学到了技术,还真有“免费的午餐”。
现在,“培训一人,受益一家,带动一片”已成为三有村常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学技术。有了技术,增强了他们转移、转岗和就业所具备的技能素质,老百姓心里有了底,彻底实现了‘搬得出、留得住’的工作要求。”央宗说。
项目扶贫,美好前景已不远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村民在藏鸡养殖基地喂鸡。吴雨仁 摄
如今,房子、健康都有了,那产业是怎么规划的呢?“曲水县借力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建设,对搬迁点配套了奶牛和藏鸡养殖、药材种植等产业,开发了商品房,让搬出来的群众有事干、能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尼玛说。
“三有村产业项目实行股份合作制运营。按照‘合作社+贫困户’股份合作形式,管理运营奶牛养殖合作社、藏鸡养殖合作社、特种种植合作社,全村712人全部入股并参与分红,实现了搬迁贫困户年人均分红3500余元。”
“项目扶贫给贫困户带来实惠,让我们看到了彻底脱贫致富的希望。村里各家各户在合作社都有股份,所以都卯足劲儿干。”村民尼玛告诉记者,老公、儿子和儿媳都有了工作,她自己也不想闲着,就到合作社来织氆氇(一种毛织品),补贴点家用。
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三有村奶牛养殖基地。吴雨仁 摄
现在,三有村的村民将目光转向未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发家致富上。“项目扶贫让村里真正拥有了‘造血机能’,也让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村党支部书记尼玛说,接下来,村里计划让村民在家门口种花,成熟后进行统一采摘销售,预计每天可以收入100元。除此之外,村里还想结合318国道、曲水县火车站等区位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体验、采摘为一体的新型农业,整合拉萨河畔三有村产业资源,打造曲水“三有”品牌。
如今的三有村欢声笑语遍布,弥漫着一种幸福感。“我们完成了房屋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步建设,并安排了适合发展的产业,让搬迁户有事做、有钱赚、留得下来,自然就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了。”达嘎乡乡长毛鑫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