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元旦,乐清市淡溪镇坭山村迎来一批批游客,沉寂许久的大山深处欢声笑语不断。两年多前,黄永坤等在外浙商响应“浙商回归”号召,回乡投资数千万元,把坭山村南园自然村改造成为南园往事精品美宿村。这组特色民宿群开门迎客后,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
省委、省政府部署“浙商回归”工作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各地主动作为,实实在在做好服务,一个个投资大、质量高的回归项目加速落户。作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中的重要一招,“浙商回归”为浙江经济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浙江号召浙商回乡投资,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更高层次上有所作为。在“浙商回归”的助力之下,浙江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强劲,为经济新常态下的浙江实践谱写更多精彩。
真情感召把乡还
今年初,一场世界台州商人唱主角的大戏开始上演。来自海内外的500多名台州商人齐聚家乡,为当地经济献计出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对于在外打拼的浙商来说,家乡是永远的牵挂和抹不去的回忆。一抹乡愁、一份乡情、一声乡音,把当年“走出去”的浙商唤回来,紧随而来的是一个个“大、好、高”的投资项目。
2016年4月,绍兴越商大会,16个协议总投资160亿元的项目现场签约;同年9月,世界温州人大会,来自世界各地的1300多位温籍乡贤相聚温州,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583.3亿元;同年11月,天下浙商家乡行,集中签约重大项目42个,总投资564.5亿元……
从最初的产业回归,到资本、总部、人才科技、贸易市场、公益事业等多种回归方式并举,浙商在“走出去”中积累的新观念、新技术、新资源,如今已成为浙江经济发展所需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人脉资源的庞大“外挂”。
由浙商创办的专业市场在省外有5000多家。这些浙商市场通过开拓与回归并举的方式,带动了6000多亿元浙货的销售;在G20峰会效应的影响下,去年杭州“浙商回归”引进资金超700亿元,其中资本回归比重已占到了产业资金回归的三分之一……
2016年“浙商回归”交出了一份优异的成绩单:到位资金3492.59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完成全年任务的102.7%。“浙商回归”工作全面铺开五年来,全省累计到位资金已达11844亿元。
招大引强助发展
回归队伍中,上海长峰集团董事长童锦泉就是其中一位。他一直在寻找谋划中的龙之梦乐园的落脚点。看了许多地方后,他最后决定落户长兴县。这个投资200亿元的大项目,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产业打开了新空间。
“浙商回归”,绝不是让当年因成本、资源、环境等要素倒逼而转移出去的低层次产业重新回来,而是招大引强,推动市场主体升级、产业业态升级、产品品质升级。
“我常想回到家乡,把外面积累的产业优势带到浙江。”在2016年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上,北京中城永德信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汉平的一席话,说到了很多浙商的心坎里。
从台州起家,在澳洲发展,如今回归家乡的吉奥汽车,在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投资建设新吉奥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42亿元。未来,这个产业基地将年产9万辆新能源城市智慧物流车,成为当地高端制造业的标杆。
2016年,全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所提升。如总投资20亿元的传化公路港项目落户温州;总投资17.5亿元的企业屋顶光伏项目落户衢州;总投资31.5亿元的新兴移山浙江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年产4万台套运输设备产业基地项目落户湖州……据统计,2016年全省新引进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78个,15亿元以上项目174个,30亿元以上项目69个。
转型升级强引擎
让“浙商回归”这个有效投资的生力军发挥更大作用,要重视引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处在转型升级“风口”上的产业和企业。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文化产业,推进各产业融合互动、业态创新,加快形成以八大万亿产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
八大万亿产业不仅是再造浙江新优势的支点,也是“浙商回归”项目的重头戏。
看好旅游产业,上海华昌集团投资的东方山水一期已经开园营业,如今打算继续投资二期项目,总投资额达120亿元;看好环保产业,温州籍商人余和平为家乡带来近4亿元的工业固废无害化处置及资源化利用项目;看好高端制造,在南京闯荡了23年的夏华刚,回绍兴投了一个先进光学集成封装与制造模块项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产业回归项目中,流向八大万亿产业的项目到位资金占比已经超过一半以上,这个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从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到名企、名品、名家,从“互联网+”到“机器人+”“标准化+”,浙商回归正为这些转型升级组合拳不断注入“源动力”,成为浙江经济转型的“强引擎”。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