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学创作 > 正文

油泼辣子VS炸鱼薯条——一场“比拼”中英方言的新书发布会

文章来源:新华社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10-06 15:53:04

  新华社伦敦10月6日电 通讯:油泼辣子VS炸鱼薯条——一场“比拼”中英方言的新书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张代蕾

  “老虎吃天没处下爪”,这是中国作家贾平凹长篇小说《高兴》里主角刘高兴说的一句话。如何把这句“油泼辣子味”十足的中国话转换成“炸鱼薯条味”的英伦腔?这是英国翻译家妮基·哈曼(中文名韩斌)曾经的挑战,也成为《高兴》英译本发布会现场的热议话题。

  不久前,亚马逊同步发行《高兴》英文版的纸质书和电子书,将其介绍给183个国家的读者。该书伦敦首发会日前在英国唯一中文书店光华书店举行。译者韩斌与众人畅谈翻译这本书的经历,交流心得体会,探讨如何做好方言的翻译。

  身为英国翻译家协会联合主席之一的韩斌深知,文学作品翻译永无完美可言。因此,她在发布会上特意设计了一个环节,鼓励现场参与者用家乡话将“老虎吃天没处下爪”读出来,并讨论这句话如何更好地翻译成地道英文。一时间,中国读者的河南话、湖北话、甘肃话,西方读者的加拿大英语、美国英语,在这间不大的书店里轮番上阵,引发阵阵欢笑和掌声。

  一位刚刚买到《高兴》的英国读者对记者说:“我以前不知道中国话居然有这么多方言,太奇妙了。学中文非常难,但幸好有翻译文学能帮我了解中国。”

  《高兴》是一本充满浓郁陕西特色的小说。韩斌2008年第一次读到它时立即被书中主人公所吸引。“刘高兴是一个查理·卓别林式的人物,他的对白机智、幽默,我在阅读时常会忍俊不禁。”她说,陕西方言的对白恰恰是她翻译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了准确、传神地翻译这本书,她上网查阅资料,托朋友的朋友辗转联系到一位来自陕西的华人读者,帮忙确认一些方言的含义。韩斌还把一些重要问题汇总,直接写信询问原书作者贾平凹。

  “贾平凹的帮助非常重要。比如,我不确定书里提到的‘土灶’是什么样子,他就给我手绘了一张画,非常形象,一目了然,”韩斌说,“到最后,刘高兴好像就在我脑子里和我对话,我听见他的声音,翻译出他的语言。”

  韩斌20年前开始翻译中国文学,翻译过贾平凹的短篇《倒流河》,也曾把严歌苓、虹影、韩东等中国作家的作品译介给英语读者。她曾在英国大学教授汉语翻译,从2011年开始从事专业文学翻译工作。

  她认为,大多数西方出版商不懂中文,译者应该担当起出版商和中国作家之间的重要媒介,把好的作品引荐给更多读者。身为“中间人”,她见证了西方出版市场对中国文学译作需求的逐年增长。韩斌说,每年12月份她都会把当年出版的英文版中国小说列一份清单。“这份清单‘一年比一年长’。”

  在发布会现场,说一口流利中文、在伦敦开书店的英国人迈克尔·谢灵厄姆告诉记者,相比中国当代小说,《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名著在西方读者中的认知度更高。因此,要推广《高兴》这样的当代文学作品,以韩斌为代表的翻译家们的努力非常重要,“像今天这样的推介会要继续坚持下去”。

大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