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5 月30 日,宁夏吴忠市红寺堡生态移民区的移民在采摘枸杞王鹏摄/ 本刊
民族团结是民族地区发展稳定的“生命线”。宁夏回族自治区始终把民族工作上升到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宁夏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谋划。
2016年以来,宁夏牢牢把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民族工作主线,按照“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总体部署,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聚人心,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工作。塞上大地688万各族群众守望相助,亲如一家,共同擦亮团结名片,共同分享团结果实。
培育团结之苗
“回汉兄弟亲如一家”,在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单家集陕义堂清真寺,珍藏着一面锦旗,这是1935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25军军长程子华赠送的。
长征时,毛泽东同志曾留宿单家集一晚,接触当地群众,留下了著名的“单家集夜话”,播种了民族团结的种子。
数十年来,民族团结的红色基因在宁夏各族群众中薪火相传。
放暑假前,吴忠市利通区第一小学五年级4班开了一堂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师生们一起分享了红军三过单家集的民族团结故事。利通一小的少数民族师生占比超过60%,民族团结的意识已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走进利通一小的教学楼,可以看到,宁夏班、青海班、西藏班等教室一字排开。随意进入一个班级,黑板报上、学生的手抄报上,民族团结的内容占了大半。利通一小党总支副书记蒲卫说:“我们把每个班级对应一个省级行政区,在每个班级门上贴上这个省级行政区的简介和民族团结内容,让孩子们时刻牢记民族团结。”
“56个民族像56枝花,在同一个花盆里长大,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在利通一小学生齐航制作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手抄报上,稚嫩的笔迹如此解释“三个离不开”。
2016年底,宁夏出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十三五”规划》,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进学校、进社区等“八进”活动。2017年底,自治区党委四次全会通过《关于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加强新时代民族宗教工作的决定》,在全区各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百场万人”大宣讲活动,让民族团结意识不断融入血脉,沁入心田。
浇灌团结之花
距离单家集20公里左右的西吉县硝河乡关庄村,是个回族聚居村。村医吕建刚是村里的唯一汉族村民。之前,因生态移民,他所在的关庄村水岔湾组整体搬迁了。但是,吕建刚舍不得走,“当了30多年村医,我放不下,没有合适的接班人,我要是搬走,乡亲们怎么看病?”
送走了妻儿,吕建刚住进了村卫生室。村民病了,来一个电话他就背着医疗箱上门看病。村里患“三高”等慢性病的老年人多,他就挨家挨户走访建立村民健康档案。这一切,关庄村的回族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担心独自生活的吕建刚吃不好,总有村民邀请他到家里吃饭。吕建刚自己开伙做饭,村民们就送来了自家种的菜。
“大家同住一个村,都是一家人。”吕建刚的感受,正是宁夏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一个着力点。近年来,宁夏在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工作中,广泛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让各族群众同村共庄,比邻而居,和谐共生,守望相助,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石嘴山市平罗县是宁夏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移民迁入地之一。在安置移民时,当地探索“大杂居、小聚居”的“插花安置”方式,建立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嵌入、相互融合的社会结构。
麦收时节,平罗县高庄乡回族移民马虎忙碌数日,又迎来一个丰收年。“刚刚搬来时,我们种惯了旱地,不会种这里的水浇地。村里的党员王秀兰带着汉族邻居帮我播种、淌水,很快,我也学会了怎么种水浇地。”马虎说。在高庄乡,像马虎这样的213户回族“插花”移民与当地汉族兄弟互相结对,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致富。
不分彼此的嵌入式社会结构为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交心搭建了平台。“在高庄乡,‘燎疳’原本是汉族群众驱病、驱灾,为来年丰收祈福的传统习俗,这些年很多回族群众也逐渐参与进来。今年春节‘燎疳’,全乡各族群众手拉手围着火堆又唱又跳。”高庄乡党委书记杨占斌说。
共享团结之果
“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宁夏既是民族地区,又是欠发达地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三年来,宁夏更加牢固树立“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想,坚持不懈抓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塞上大地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一心,并肩奔跑在发展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古城镇海口村曾是一个远近闻名的上访村、后进村。“上访、告状、闹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穷。”回族党员海生贵“临危受命”,担任了村党支部副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拔穷根、促团结。
组织壮劳力外出务工,四处跑贷款建牛棚搞养殖,海生贵带领乡亲们奋斗致富。2016年,海口村评定建档立卡贫困户时,海生贵将自家兄弟子侄排除在外,把几户家庭非常困难的汉族群众纳入评定范围。10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公布后,村里没有一个人告状的。
在海口村,回族村民善养殖,汉族村民精种植。这两年,为了帮助全村人发展养殖业,海生贵牵头成立了“互助五人组”,组织回族党员、养牛大户开办养殖培训班,帮村民选牛犊、配饲料。2018年底,全村农民实现户均养殖4头牛、10只羊,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这个回汉杂居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矛盾一天比一天少。
“各族群众一条心,门前黄土变成金。”经济社会发展为民族团结打下扎实基础,而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则进一步促进了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三年来,宁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900元增至11708元,并于2017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全区所有行政村通了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84%;西海固9个贫困县区中已有4个成功脱贫摘帽。到2020年,宁夏各族群众必将与全国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记者 张亮)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