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京9月10日电 题:一位贫乡代课教师的自白:唯一的期望是能帮我缴上医保和养老保险
记者赵久龙
白露已至,暑气渐消,绵绵秋雨打湿了流光。
“这是我过的整整第30个教师节,一路走来,身边同伴几乎都转行了,可我还是想坚持。”江苏宿迁上塘镇郑集村小代课教师伊宁1988年走上讲台,每月工资从几十元到如今430元,没有社保。
郑集村所在泗洪县西南岗地区,是江苏省贫困面最广、脱贫任务最重的片区之一。郑集村小是上塘小学的教学点,到中心校有近20分钟车程。因为离中心校太远,郑集村贫家孩子多就近到这里上学。
“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就想想孩子们可爱的笑脸和他们求知的眼神。”生于1968年9月的伊宁,中等身高,微胖,面相和善,说话慢。也许是常年教语文,她别有一种诗书气质。
30年前,那年伊宁刚毕业,当时郑集小学一位女代课教师辞职,学校缺老师,时任校长万友华找到伊宁,说服她“代替”那位女教师给学生上课。这一“代”就是三十载春秋。她的青丝成了华发。
“这些代课教师用一根根粉笔,把一批批农家子弟送出寒门,送进城市。他们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上塘小学校长朱跃说,在许多农家子弟的童年里,都有代课教师燃烛照路的身影。
“当时就想啊,一个女孩子有份工作就满足了,何况还是教书育人这么神圣的职业,就踏上了这条路。”伊宁说,“在教育局花名册上,在我的工资本上,我依然是我‘代’的那位老师的名字。丈夫和家人劝我放弃,可我打心底热爱教育这一行。”前两年,在得知她的困难情况后,上塘小学相关负责人帮她争取了每月千元左右的补助。
“放学送乡下留守儿童回家,背生病的孩子去医院治疗,雨雪天气留孩子在家吃饭,给每个孩子过生日,省吃俭用资助困难学生上学……”伊宁说,她做的都是平凡琐碎的小事,有些孩子长大了回来看望她,是她最大的欣慰。
“可能是长期教语文的缘故,我喜欢美的事物。曾有这么一句很能打动人的话——你遇见的人,都是为你而来。”伊宁说,看着孩子们穿过蜿蜒村道,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就像刚刚出发的风,她也逐渐与现实和解。
“你问我有啥念想,唯一的期望是能帮我缴上医保和养老保险,老来有个着落就可以了。”伊宁说。
大视窗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