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松村全景(3月20日摄)。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余刚摄

来自西藏山南市曲松县的老年人到克松村参观(3月27日摄)。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索朗顿珠在家中给花浇水(3月20日摄)。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余刚摄

3月27日,克松村的孩子们登上校车出发去幼儿园。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3月27日,克松村致富能手达瓦准备开车出行。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3月27日,克松村种菜能手白玛央宗在自己承包的温室里劳作。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

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演员在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话剧《农奴泪》中演出(3月26日摄)。清晨,在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居委会的大门口,索朗顿珠把曾孙边巴丹增送上幼儿园的校车,目送校车远去。高原的天空湛蓝如常,小曾孙的吵闹声犹在耳畔,站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石碑旁,他思绪万千。 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这位75岁的藏族老人,当年就是在这里目睹农奴迎来新生,并见证自由与幸福在这片土地上成为现实。 新华社记者觉果摄